教你辨別銅墨盒收藏真假幾條小秘訣(共2張圖片)
  • 23年9月16日 06:2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銅墨盒最早起源於清中期同治時期(1861年至1875年),大多以白銅、黃銅製作外殼,以紫銅為內膽,有的也輔以鎏金、白銀鑲嵌。民國書畫刻銅,由書畫家文人學士繪製其稿,金石刻銅家雕刻完成。當時從事這一雕刻工作的藝人很多,最有名的如:張樾臣、張壽臣、陳師曾、姚華、姚茫父、陳寅生等刻銅名家,位刻銅文化留下豐富的一篇。

  隨著刻銅文房收藏的日益火爆和從業人員仿刻意識、技術的逐漸提高,仿刻已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比如:一眼假的地攤貨比前些年少了,新盒新刻情況也比以前少了。因為藏友們的鑒賞能力強了,這些小兒科的東西無法生存了。目前,銅墨盒的仿刻主要集中在素盒和普盒上。在素盒和普盒上作偽,成本低並容易以假亂真,買一方素盒的價格,甚至低於造一方新盒的成本。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 

  一是仿刻雙鉤字。軍政題材墨盒鎮尺一直是仿刻的重災區,名人效應使然,當官的名頭大,所以過去仿刻軍政名人款的較多,主要表現在後加款上。而近段時間,在老素面盒上加刻民國時期軍界、政界、教育界口號的仿品經常出現,且以雙鉤線刻為主,落款大小名人和大小政府機構都有。雙鉤線刻為美術體,比較好仿,同時軍政題材墨盒當年以獎勵和公用為主,多為一般工匠所為,較為容易仿刻。 

  二是仿刻五面工。一方普盒只有千八塊錢,甚至幾百塊錢,而在盒體的四面加上刻工,那價格就是成幾倍的增長了。在滿工墨盒中,四面工好刻一些,所以要重點防範方型墨盒,圓形墨盒四周加刻紋飾,構圖不好把握,而且“圓活”比“片活”難度大,容易露馬腳。盒體後加刻四面工,多以普通山水、花卉、金文、瓦當為主,與普盒盒面內容和老刻水準差不多,挺迷惑人的。目前,已見過多方五面工仿品。 

  三是仿刻青銅器。晚清民國,非常珍稀的上古禮器,被鹿鳴等刻銅高手繪刻到了墨盒之上,加之多為榮寶齋等名店出品,極大抬升了青銅器圖案墨盒鎮尺的價值和地位。因利益較大,難免成為仿刻的重點。青銅器圖案,以幾何圖形為框架,紋飾以點刻為主,對刀痕的深淺、虛實、粗細等變化要求不多,還因不是個性化畫稿,少有風格特點可以分辨,所以老素盒上仿刻青銅圖案很容易以假亂真,應該引起足夠警覺。 

  四是仿刻金文體。金文在墨盒上不被重視,價格也較為低廉,除五面之外,仿刻的較少。但是,在老素面仿圈上加刻金文的情況比較多,特別是有一種可以折疊活動的仿圈,即:打開是仿圈,合起來當鎮尺用,後加刻紋飾的這兩年特別多。當年,金文應用在墨盒上以美化為主,具有書法和美術雙重功效,有的用雙鉤線刻表現,以排列組合為美,由於字不好認和讀不懂,仿刻的如何不好判斷,加上仿圈面積小,所以容易看走眼。 

  五是仿刻書上的。很多年前,范大鵬先生就多次提示過,按照書上的藏品進行仿刻的情況十分嚴重,一定要多看刻銅出版物。書刊上著錄的東西多為精品,並且上了書的都有一定的附加價。我在某地的古玩市場內,見過專門仿刻和給墨盒後加款的店舖,生意非常好,桌子上擺著四五本刻銅書,想在老素盒上加刻什麼內容,自己從書上選。隨著刻銅出版物的增加,仿刻書上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必須多看書,認真看,才能避免上當。 

  六是仿刻普通款。前些年,後加款主要盯著大名人用力,如加刻“寅生”“張壽臣”“姚華”“蔣中正”“宋哲元”等等,由於名頭太大,盒子太普通,容易被識破,加上藏友們對大名頭的東西已經有所警惕,因而近兩年仿刻款識的級別開始下降,後加小名頭款的比較多了,如縣團級以下的。還有一種趨勢,在無款普盒上後加刻普通人款和紀年款。由於現代刻銅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從業人員的鐫刻技藝已經不低於民國時期的普通工匠了,仿刻出的款識,早已不是過去那種歪歪扭扭的字跡了,這種有一定模樣的普通款,不太引人注意,極易矇混過關。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