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共3張圖片)
  • 20年9月12日 12:5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該怎麼鑒別呢?宣德爐是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是中國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那麼宣德爐銘文該如何鑒別與判斷呢?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
  自明朝以來,好的手工藝品都留有銘文或字號,這是手工藝人對自己作品的自信。宣德銅爐和瓷器一樣,也留有印記。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查明的款識一共有四種,即一字、二字、四字、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圖形有方形和圓形。大多方形框,框內陽文正楷書。字體筆畫正規,生動自然,工整清秀,結構嚴謹。宣德帝制爐時沒考慮到出口,他的製器官坊也就不必要把國號和年號同時打印在爐上,因此認為:四字年號款是真宣德爐的識別款,一字和二字款是民坊製品,六字款是清朝的仿品。因為自清朝後,大多數手工藝品才出現國號、年號一起上的款識,仿品則字體粗糙、不正楷、笨拙、筆劃出入較大、呆滯,且其色澤與爐身不同。此外,清朝的製品中還出現年號與人名號一起上的假貨,如”大清乾隆年制”石叟款。石叟是明代人,是傳說中擅長作銀鑲嵌銅器的一僧侶的別號。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 是用宣德爐的監造官吳邦佐名字做銘文的爐也很多,那些爐基本上和宣德爐同年代出品,肯定是非官方制爐。銅在我國計劃經濟時代,是國家控購原材料,明朝也一樣,宣德年國泰民安,鑄炮用不了多少銅,一些有門路的民間作坊弄到銅,苦於沒有朝廷批准不能買賣銅製品,只得掛靠臣官吳邦佐。適時宣德爐在民間廣受歡迎,作坊得利,吳邦佐也得到孝敬,何樂而不為。所以把有這些銘文的爐斷為清仿,很難認同。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之一:符合宣德鼎彝譜中所列的117種樣式,古樸典雅,追求淳樸美。真正的宣德爐造型古樸厚重,器形全部仿照古代青銅器和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的樣式來鑄造,真品用手掂有一種沉甸感。造型以古雅渾厚為上,有耳足的比無耳足的要好。後代仿品則俗氣、單薄,器形不穩重顯得輕浮,體積和重量的比例失調。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二: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間不變。真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偽品照於外表,非自然生成,包漿枯槁,有的像油漆,越放久越難看。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三:真品大明宣德爐銅質多為風磨銅,並含有一定比重的金、銀等貴金屬成分,呈粟黃金色,有差別也不離左爐,其價值要比一般的銅爐高數倍。鎏金或灑金宣德爐金水很厚,呈黃中閃白色;偽者,金水薄,不均勻,顯輕浮。仿品則色澤呆板、暗淡,沒有金、銀等貴金屬成分,器表呈黑褐色,用水煮或洗刮極易去掉。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四: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仿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
  宣德爐銘文識別與判斷五:以大小而言,直徑8-12厘米的爐最常見,屬於小號;直徑15厘米左右的爐是中號,數量比小號少,但價值比小號高;而直徑大於20厘米的爐是大號,工藝精者稀見,價值也很高。在同樣尺寸的情況下,爐越重價值也越高。從重量上看爐直徑12厘米的,重量大約在1千克以上,爐直徑在15厘米的,重量大約在1.7千克以上,爐直徑在18厘米的,重量大約在3千克以上。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