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羅浮夢」圖刻銅墨盒(共2張圖片)
  • 16年2月3日 13:5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闖進古玩收藏殿堂數十年,刻銅墨盒上手無數,最令我心動的卻只有一方,便是張樾臣刻、陳師曾題詩作畫的松華齋所售竹梅圖刻銅墨盒(見圖)。

  那日古玩商人送來六七方刻銅墨盒,獨獨這方,不唯包漿熟潤渾厚,古舊氣息撲面而來,尤其文趣讓我眼睛一亮,立時讓我愛不釋手。畫面為欹梅修竹,寥寥數筆,生機盎然。題一詩,為“竹高淇澳風,梅醒羅浮夢,共有歲寒心,不受霜雪凍”,行草灑脫,落款竟是陳師曾。 

  “淇澳”出自《詩經·衛風·淇奧》,其中有典,為“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淇為黃河支流淇水,澳即淇水之濱,當地翠竹聞名於世,文人墨客們以淇澳代指竹林。“羅浮夢梅”則典出柳宗元的《龍城錄》,柳宗元描述隋朝楊堅在位時,睢陽人趙師雄游羅浮山,困乏而酒醉,和衣倚臥在古梅下睡去。迷惘中見一素裝女子提了瓶灑來與他同飲,女子週身芳香襲人,又有一綠衣童子載歌載舞,為之助興。曙光初照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已依靠在一株大梅樹下,枝頭有綠羽鳥婉轉歌唱。他猛然醒悟,原來,醉中與梅花仙子和綠羽鳥共度了一個良宵。此時天已大亮,明月西斜,滿天星星早已遠遠離去……後人傳頌開來,引以為人生如夢的典故,亦以“羅浮夢”“羅浮美人”“羅浮”代指雪中梅花。 

  盒蓋上刻畫的正是梅和竹,筆觸瀟灑,骨力清健,竹的瘦勁挺拔,梅的傲雪欺霜,刀筆過處,雅雅脫俗,一派大家風範。靜心凝眸片刻,小小方寸之間,竟能覺出蕭風竹韻,亦可聞到襲人梅香,浸溶著滿滿的文氣書聲,文人畫氣味濃烈。揮毫者的心境,操刀者的技絕,都非凡夫俗子可奢望。 

  陳師曾“羅浮夢”圖刻銅墨盒,其底款為“松華”,即北京琉璃廠松華齋南紙店,是琉璃廠300年老字號。進琉璃廠經由淳菁閣西行不遠便是,對面路南有松古齋,再往西,路北是懿文齋。松華齋之所以享譽四方有兩個緣由。一是北洋政府陸軍部次長徐樹錚將軍1914年創辦京師私立正志中學,也即後來的首都師大附中,常常邀請首都名人傅增湘、葉公綽、林紓、姚永樸、姚永概去松華齋品茶。二是陳師曾與齊白石、林琴南等名畫家的箋紙畫稿,淳菁閣、松華齋、松石齋、懿文齋、榮寶齋最多。陳師曾畫稿雖落落數筆,但筆觸瀟灑,氣度不俗。 

  陳師曾來自名門望族,一門四代五傑,祖父陳寶箴是晚清洋務運動實權派風雲人物,曾任湖南巡撫。父親是近代詩壇泰斗陳三立。二弟陳寅恪是清華大學一代史學宗師。陳師曾之子是“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陳門五傑,今古傳奇。其故鄉義寧今日建有廣場紀念,家族榮耀,光照千秋。 

  陳師曾精於詩畫和篆刻,是中國近代著名詩人、學者、美術家和書法篆刻家,也是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先行者。梁啟超說“現代美術界,陳師曾可稱第一人”,文人畫出類拔萃,是中國近現代“文人畫”的精神領袖,可謂畫壇巨擘。這就不難理解,師曾為何會成為給松華齋南紙店提供箋紙畫稿的主要作家之一。“羅浮夢”圖刻銅墨盒,很顯然是選用師曾箋紙畫作稿鏨刻上墨盒的。松華齋刻箋紙畫的名師,據說是人稱東山的張師傅,但刻銅墨盒,則多是刻銅大家張樾承親為。 

  琉璃廠同古堂、松華齋片、淳菁閣和榮寶齋等老字號南紙店,凡刻銅墨盒,畫稿必出自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等名師之手,操刀藝人則一定是寅生、張樾臣、茫父等刻銅大家。陳師曾“羅浮夢”圖刻銅墨盒,從鏨刻的風格和功力分析,當是張樾臣奏刀無疑。 

  名家畫稿,名典傳奇,名家鏨刻,名店售出,“四名”同盒,豈是一般刻銅墨盒可以相提並論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