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橫行的宣德爐到底長什麼樣?(共5張圖片)
  • 16年5月9日 04: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代橋耳三足爐

  宣德爐,是我國古代青銅器發展的巔峰狀態。作為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它不僅將我國古代的銅合金技術發展到了巔峰,也開創了一代銅器之先河。自創始之日起,宣德爐就以其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得到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的鍾愛,上至帝王將相,商賈,下至庶民無不為宣德銅器之魅力所折服。甚至有了“文房諸器,宣爐為首”的說法。

  嘉靖時期著名書法家、文史學家、南京應天府通判祝允明讚歎宣德銅器:“當與商彝周鼎共寶、金玉同價,金玉恆有而宣銅彝器傳世頗稀。”

  然而,在今天的收藏市場上,出現了明清、民國各個時代的宣德爐,其價位從三、四位數到七位數都有。那麼,正宗的宣德爐是什麼樣的?其價值有多高呢?

  明代以前的銅器,幾乎都是青銅,不耐用,而且容易生銹。明代初期,宮廷使用的禮器,或工藝不精,或沿用前朝舊器。宣德皇帝朱瞻基登基不久,就下令工部重新鑄造宮廷和宗廟使用的各種禮器,碰巧暹羅國進貢了一批甚為特別的風磨銅,宣德皇帝就用這批銅製作一批香爐。他甚至親自參與設計和監製。在款式上,參照宮廷所藏的歷代名窯名器以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工藝上,加入金銀等貴重材料,再經過十多遍反覆錘煉,使得器物表面純細如嬰兒膚。最終鑄造出3365件大小不同、形制各異的精品鼎爐。這批銅器除了為供皇宮內各宮各殿及各部衙門配置了符合禮制的鼎彝外,還被賜給各一些名山寺院。

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

  據傳,真正的宣德銅器銅質精良、精細,在暗淡處能發現奇異的光澤。時任兵部右侍郎的于謙曾這樣讚歎:“色似黃金,音如鐘磬”。

  但宣德爐的歷史從這裡才開始。這批宣德爐製作完成之後,消息就傳遍了京城。一時間,官宦富商、文人雅士對此垂涎不已。因此,部分曾經在宮廷中參與過“司鑄之事”的官員,以及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原來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種仿製之風一直延續至今。宣德爐從此進入了尋常人家,成為文房新寵。

清 銀鎏金獸面鼎式爐

  但是,無論哪個年代仿製的宣德爐,底款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這讓宣德爐的真偽鑒定成了一件麻煩事兒,也為宣德爐的身份籠上層層疑霧。在幾百年的仿製過程中,有許多精良的贗品,但更多的是粗製濫造之物。這也是宣德爐在今天的古玩市場上價格浮動在三位數到七位數之間的最主要原因。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狹義的宣德爐是指明宣德三年宮廷鑄造的那批銅爐;而廣義上的宣德爐,則是一個品類的總稱,指和宣款爐形制相近,書款“大明宣德年制”的銅香爐。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後世的那些“贗品”也應當具有相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明晚期 銅局部鎏金鏨刻花卉紋筒式爐

  在近些年的一些展覽、拍賣會上,宣德年間的宣德爐也陸續出現過。例如,1979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行的“各省市自治區徵集文物匯報展”中,就有一件侈口小圓唇、扁鼓腹、橋耳、三個錐形足的宣德爐。對於這些銅器,收藏界流行著幾種不同的觀念:有人認為,這些宣德爐是明朝宮廷流傳出來的,也有人認為這些只不過是仿製得比較好的,並不是真的宣德爐,甚至有人認為現在存世的宣德爐沒有一件是宣德年間工部所造的。對此,鬼市鑒寶師提醒大家:只要成色好的宣德爐,即使是贗品,也會價值不菲。

  說到宣德爐,不得不提其經典款式——橋耳爐,這種鼎爐因其耳如虹橋臥波而得名。橋耳爐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它的雙耳。然而在收藏圈子裡。有這麼一個共識:橋耳爐雖多,但要收藏一座造型特別優美的卻不容易。其原因就涉及到美學,以及宣德爐的特點方面。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大明宣德年制”橋耳弦紋三足乳爐

  到目前為止,宣德爐宣德三年的銅爐依然沒有標準器,行業內公認的 《宣德彝器圖譜》真實年代還有待商榷。甚至宣德三年曾批量鑄爐這一說法也沒有被可靠的歷史文獻所記載。但這並不妨礙宣德爐成為古玩行業內的一個大家都接受的文化符號。

  在後期的文章中,我們還將陸續為大家帶來更多、更詳細的關於宣德爐的知識,有興趣的藏友可以繼續關注哦。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