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契丹文白虎鈕子母金印譯釋圖說(共28張圖片)
  • 23年9月16日 09: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的摯友郭浩先生(網名:大化仁風,著名遼古地理學家。著有《遼代上京臨潢府考》等遼代地理志專著。)推薦認識的內蒙收藏家德恆先生,最近給我發來一枚遼代契丹文白虎鈕子母組合金印請我為其譯釋。因前段時間整理藏品,近期又忙於應付家族繼承官司,一直沒抽出時間來撰寫釋文。讓德恆先生久等了,實在抱歉,望見諒。

  德恆先玍的金印是一種兩印一體的組合印,亦稱“子母印”。即主印(母印)之外,另在主印的腹下或印台四周嵌鑲不同數量的分印(子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子母印又稱“璽印”,印文多作朱文,起於東漢,盛行於魏晉六朝。標準的“子母印”,一般鑄有獸、龜等鈕,外大印為母,鈕作母獸,腹空。內小印為子,鈕作子獸,可套入大印內,合成母抱子狀,因稱“子母印”。有母印鈕作獸身,子印鈕作獸首,套合成為完整獸形者,故也稱套印(德恆先生的金印即是這種“母印鈕作虎身,子印鈕作虎首,套合成為完整白虎形者”的“子母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一母三子的二套印,也有套進多方印成一組多方印的,如享譽中外的“一龍九子印”。在一方印章的體積中,兼備了幾方印的使用價值,古代印匠的奇思妙想精湛工藝可見一斑。 

  德恆先生的金印,材質應為金銅合金。大(母)印。印台長:105毫米,寬105毫米印通高120毫米;小(子)印。印台:長78毫米,寬43毫米,印通高110毫米,子母二印總重4570克。整個印設計細緻,雕工棈到。在一千倍放大鏡下,可見刀工之精準,運刀之均勻,不見絲毫拖沓走刀現象,乾淨利落,行雲流水。大(母)印鈕虎身高壯如牛,渾身明暗相間的條條花紋,像厚厚的毛絨大綿袍,光滑如鏡地披在虎身上。四肢粗壯,後腿用力地向後蹬開,爪尖刺出趾外,尾巴粗長,帶有黑色環紋向上成臥S捲起,如同一把鋼鞭一般微曲搖擺,行動間體態呈流線型,肌肉結實健美,充滿了無窮的力感。 

  小(子)印鈕巨型虎首健廋腰身,是為套合進大(母)印設計。前肢與胸健壯程度和大印虎身渾然一體,和諧融匯。虎面須挺直利索,其唇色澤潤潔,那雙吊睛大眼,威嚴而不乏光華神韻,遠道望去,只覺著似兩顆璀璨明珠耀人雙眼,當真是虎目含威情卻步、月影迷濛現光華。小虎身後腿踞臥,前腿直立,昂首挺胸直視前方。印鈕以白虎為之,寓有深意。白虎是天之四靈之一,代表少昊與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為道教護法神,稱監兵神君。白虎象徵著威武和軍隊,所以此印定和軍事有關。 

  大印印台四周台牆均銘刻雙飛鳳戲珠圖,小印印台四周台牆均銘刻雲珠圖。大小印真合一起即組成完整的“雙飛鳳戲珠圖”。在遼契丹,“雙龍戲珠”喻皇帝在位;“雙鳳戲珠”喻太后臨朝。此“子母印”以“白虎”為鈕,“雙飛鳳戲珠圖”為飾,定是遼朝某位掌兵權稱制太后所鑄制。 

  大(母)印文為三行九個楷體契丹小字,按契丹行文習慣“先上後下先右後左”譯為漢字: 

  顯 位 孫 

  名 祿 子 

  嘉 獲 昭 

  把倒裝句的譯文,經以漢語序整理,其印文漢語意為:“昭子孫,獲祿位,嘉名顯。”(告訴你們的子孫們,為家國而挺身戰鬥,不僅可以獲得發財當官的機會,而且可以將英名傳揚萬代。) 

  小(子)印印文為豎寫的三個契丹小字,譯為漢字,大意為:“周青魂”,似為人名。查遼代太后直接領兵,掌握兵權與外敵作戰的,僅有遼景宗之妻,遼聖宗之母,臨朝稱制四十年的承天皇太后蕭燕燕(蕭綽)。從印材、工藝綜合看,也只有遼聖宗統和年間,有這種雄厚的經實力和藝術人才。 

  綜上所析可以初步確認,此遼代契丹文白虎鈕子母金印,應系蕭太后在宋太宗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對遼國發動“雍熙北伐”時。蕭綽聚集全國兵力誓師抵禦宋軍時,所鑄“誓師動員令旨印”。大印為“動員令”印,小印為參與誓師的三品以上遼軍官姓名印。這種“誓師動員令旨子母印”為中國印章史上絕無僅有的傑作,因為它為遼代名人蕭綽所鑄,又與著名的歷史事件“雍熙北伐”相關,故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不可估量。

  泉癡山人裴元博2018.10.24日於京東沉痾康復中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