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到底是輕好還是重好-(共2張圖片)
  • 19年12月1日 18: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隨著紫砂壺技藝的不斷提高,已經慢慢從手工壺發展增加了非手工壺。顧名思義,手工壺就是從打泥片到圍身筒等全步驟均由手工完成,這是非常考驗工藝師技藝的。

  說到紫砂壺輕重問題,藏友們的意見不一。有人認為紫砂金貴,份量越重越划算;也有人覺得紫砂壺輕,那就是說明紫砂氣孔完整,沒有被堵塞;或者是覺得,壺輕代表壺壁做的薄,表示工藝相對比壺重的做得好

  其實大家的理解都比較片面,這需要從各種類型的制壺工藝上去解析,那小編帶大家一起從壺的輕重上分析下手工壺與非手工壺的區別吧!

  手工壺: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後挖足、開面,最後加柄、嘴、蓋等。

  手工成型方法:包括“打身筒”和“鑲身筒”,是古老的手工製作工藝。

  打身筒”成型法:先將練好的熟泥開成一定寬度、厚度、長度的“泥路絲”,在把這些泥路絲打成符合所製器皿要求的泥條和泥片,用歸車等工具劃出泥條的寬度,旋出口、底、以及圍片,然後把圍片粘貼在轉盤的正中,把泥條沿著圍片圍好,圈接成一個泥筒,再以左手襯托在圓筒內,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

  “鑲身筒”成型法:適用於方器皿製品:先將泥路絲切成方形泥塊,把方形泥塊打成泥片,按產品要求的尺寸配製樣板,依樣板裁切泥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型制規格要求用脂泥粘貼、鑲接成型。

  此方法都需要紫砂呈泥塊狀態才能進一步製作,所以相對的,成壺會比較重。除了特製的薄胎工藝,採用薄胎工藝的壺重量會比非薄胎的壺輕30到40%。除此之外,手工制壺都相對比較重。

  非手工壺:有手拉壺、灌漿壺、機車壺。

  手拉壺 

  手拉胚原本作為瓷器生產裡面的工藝,並不屬於紫砂成型工藝。由機械操作,下面一個馬達,上面一個圓盤。把泥料放在圓盤上,開關一開,馬達旋轉,利用慣性離心力,用手拉出一個壺型來。拉出來後放置晾乾,按上壺嘴、壺把,裝成一把壺。所用的泥料也是稀泥,完全無法手工塑形。比較好辨別,壺內壁會有一圈圈螺紋。

  灌漿壺 

  灌漿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將含有石蠟的泥漿加熱注入石膏模中,冷卻後將石膏模脫開,便可得到壺坯,經鑲嘴、把,並脫蠟後燒製成壺。灌漿壺的泥料也不能稱為泥料了吧,叫泥水比較合適。該類壺燒製成之後,水分蒸發,重量可想而知。從工藝上看也是壺底光潔,沒有任何手工的痕跡。

  機車壺 

  這是近幾年內出現的一種制壺新工藝。把預制的泥片放在模具裡,然後由帶有車刀的機械臂在模具裡車出身桶。然後再裝壺嘴跟壺把,壺底部一般可以從規則的刀片印痕跡來辨別。目前很多機車壺也改進了工藝,會在壺底部通過刮底來掩蓋刀片印痕跡以此冒充手工壺。但是一般不會有推牆的痕跡。但是此類壺從輕重上卻比較不容易分辨,只能從從整體來看,機車壺的壺型比較呆板,缺乏精氣神。

  所以說我們不能簡單的以紫砂壺的輕重來衡量壺品質上的好壞。還是需要從多種工藝上結合、比較來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