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華藝國際2018春季拍賣會將於5月20-23日在廣州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拍賣推出漢傳佛像藝術,木雕造像近代以來損毀較多,能傳承下來的精美作品便尤為珍貴。
佛教的傳播大致分為北傳(漢傳)、南傳和藏傳三個脈絡。近年來,國內的佛像拍賣市場以藏傳和漢傳佛像為主,兩者在風格上各具特色。華藝國際去年秋拍曾推出了一批在內地市場頗受矚目的高水準漢傳造像,在2018春拍的《靜觀—歷代造像及銅爐》專場中,我們將繼續為藏友推介一批非常難得的漢傳佛像精品,值得大家重點關注。
早在公元1世紀,佛教就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原。漢傳佛像在表現手法上借鑒了印度犍陀羅、笈多等藝術風格,同時融合了中原地區的傳統文化觀念和審美意趣,形成了鮮明的漢文化特色。與藏傳佛像的豐富多變不同,漢傳佛像在講求寫實主義的同時,追求內在的統一和完整,其形態、服飾等均有一定儀軌,標準化較強,形象漢化,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意識。漢傳佛像滲透著儒家的仁愛觀,注重表現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精神。造像通常面相豐滿圓潤,表情和悅,儀態端莊,衣褶自然流暢而優美,而不同時代的造像又各具特色。
明早期 夾紵漆金阿彌陀佛 H:105cm
「干漆夾紵」是漢傳造像極具特色的一種工藝,採用干漆、苧麻、五彩石粉等為原料,經過烘乾、打磨、夾紵等數十道工序完成。經過干漆夾紵工藝的處理,佛像色彩鮮艷,呈現出一種光潤亮澤的質感,並且不宜開裂,變形,能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韻,細膩的紋路和流暢的衣紋。
這尊一米多高的夾紵造像表現的是三世佛中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意思是「無量壽」和「無量光」,為主持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流傳之地,如中國、日本等大乘教區,阿彌陀佛信仰尤為繁盛和重要。而漢傳佛教的淨土宗,則完全以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作為專修的法門。
阿彌陀佛結金剛跏趺坐,螺發雕琢得細密規整,從而凸顯出髻珠圓潤。臉廓豐腴,天庭飽滿,為典型漢傳開相。雙眉如彎月,雙目垂俯,相容和熙,靜穆安寧之中盡現佛家之莊嚴。雙耳緊貼面容,下垂至肩部,一改往常所見阿彌陀佛像的肥碩飽滿之態。
造像身姿端正飽滿,身著通肩式袈裟與僧裙,胸部露出內束的裙腰,下擺在雙腿前鋪展開來,衣紋的處理採用漢地寫實手法,折迭曲覆,質感較強,但仍清晰可見軀體的自然起伏和變化,背面亦精心地刻畫。該像相好具足,整體造型優美,軀體雄健,線條飽滿柔和,體現出高超的工藝水平和審美造詣。
佛像以朱紅作底漆,最後在表面施予金漆,經長年供奉略顯斑駁,然而更凸顯出寶相不同凡俗的氣韻。整像莊嚴大氣,具有元代造像的遺韻,應為明代早期作品,形制頗大,留存至今極為不易。
參閱:
明 佛坐像,上海震旦博物館藏品。
本場拍賣中另有一尊木雕造像,同樣以淨土宗所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為主題,尤為特別的是,此尊阿彌陀佛沒有呈現為常見的接引或禪定姿勢,而是結淨土宗的九品往生手印。該手印分上品上生至下品下生九種,眾生可以按念佛的功行深淺,按品依托。這種九品排列法自西漢「九品論人」《漢書·古今人表》中就有明確反映。魏晉「九品官人」成為定法。至清朝,官員品階還是九品,可見此法在中國源遠流長。
整像以木胎雕制,漆金於外,造型渾厚敦實,結構比例勻稱,線條流暢寫實,氣韻生動,具有明代中原地區造像特徵,因年代久遠,金漆偶有龜裂痕跡,更顯滄桑古樸,造像體量較大,氣勢雄渾,其手印在同題材造像中十分少見,收藏價值頗高。
明 木雕漆金觀音坐像 H:71cm
觀音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作為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相,唐以後常作女相,還能就眾生的因緣而化現出種種不同的身份。因此,觀音又有各種別稱,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等,共有三十三身。
此尊觀音菩薩像頭戴華麗的大寶冠,雕飾精美的紋飾。面相豐滿端莊,作俯視狀,五官刻畫柔美,表情靜謐內省,充分表現出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佛性。觀音菩薩身披寬袍,內著高腰長裙,腰帶刻畫十分寫實,衣褶折疊起伏流暢,層迭關係清晰自然。觀音結跏趺坐,雙腿被衣物覆蓋,雙手於腹前交疊作禪定印。垂搭而下的裙擺極富表現力,把衣物的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此像體量碩大,工藝精湛,極富神韻,將觀音神格高貴、護佑眾生的氣質充分表現出來,使人頓時產生肅穆之感。造像軀體結構比例精準,體態自如,細部刻畫精緻寫實,線條流暢,如行雲流水,漆質用料高級,代表了明代的高超藝術水準。
明 檀香木漆金關公立像 H:74cm
儒釋道三家的融合是漢地文化的鮮明特色,對關公的崇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忠貞不二,歷代帝王均將其當作「忠義」化身,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而受世人崇拜。關公在漢傳佛教中被奉為伽藍菩薩,即寺院和守護城關的神。藏傳佛教則認為他是密宗護法赤東讚的化身,道教尊之為關聖帝君,並賦予司財的職能,被尊為武財神。關公為儒、釋、道三教崇信,被尊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全方位的萬能之神,為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所共仰,這種受到不同階層、不同宗教崇拜的古代人物頗為少見。
關公頭戴青巾皂角帽,身著追雲戰袍,肩披英雄巾,足蹬雲頭靴,右臂向後手握青龍偃月刀,左臂舉起結印,顯露出一派威嚴和正氣。面龐方闊,濃眉交蹙,鳳目微合,眉宇之間英氣逼人。衣袖輕輕飄擺,似有微風吹動,整體姿態雄健有力。
關公的衣飾、鎧甲雕刻得精細入微,且頗為寫實,反映出高超的藝術造詣。該像以檀香木雕刻而成,工藝精湛,紋飾層次飽滿,繁而不亂,為明代京造風格,是大尺寸的檀香木雕佛像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
檀香,佛教稱為「栴檀」,有「香料之王」的美譽。檀香木生長緩慢,十年成材,木材極香,可製器物,亦可入藥,寺廟中用以燃燒祀佛。南朝梁沈約《瑞石像銘》:「莫若圖妙像於檀香,寫遺影於祗樹」,清趙翼《西湖寓樓即事》詩:「桕燭檀香三竺路,壹觀音養百千僧」,由此也可見檀香木與佛教密切的關係。
明 木雕漆金韋陀立像 H:120cm
作為佛教的護法諸天,韋馱菩薩大概是我們最常見到的武將造像了,在中國寺院通常將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彌勒菩薩之後,面對著寺廟主殿。本場拍賣將推出一尊體量高達120厘米的明代江浙工韋馱菩薩造像。通過其雙手握杵的動作可看出,此像當初為大廟之物,通身金漆,雕刻細膩,更顯大將之風。
韋馱開相俊朗如赤子,卻不失縱橫馳騁的豪氣,又有天王的瀟灑氣度。雙手撐金剛杵而立,站姿瀟灑,衣袍隨風飄舞,氣度不凡。整尊造像總高達到120厘米,不連底座也可達到106厘米。雕刻絲毫不見馬虎,一刀一刻皆考究非凡,特別是雙手的線條把握極好,指結分明,力度暗藏。足下戰靴雕刻細密,鞋履之上甚至仍有鎧甲及獸頭附著,無一不彰顯著韋馱天佛教護法的身份。
韋馱站於山石之上,站姿閒暇,卻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身上大漆渾厚勻稱,其上金漆更是細膩輝煌,雖已矗立數百年,然不失威武,反而更添歲月打磨的渾厚。
參閱:北京瀚海2012年5月27日拍賣會Lot 2268,明代 韋馱菩薩立像,成交價RMB 6,382,500。
明 木雕漆金迦葉像 H:85cm
迦葉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來自摩揭陀國,見佛祖時,年已八旬,其少欲知足,常修苦行,受眾人膜拜。禪宗一脈,視迦葉尊者為初祖,阿難尊者繼二祖,二者常侍佛陀兩側。此尊迦葉像作慈和的年老比丘形貌,特別是在眉毛、眼角及嘴部的刻畫上,可謂匠心獨運,充分展示了古代匠師塑造人物的卓越技巧。身穿袈裟,左肩可見袈裟環,衣紋自然流暢。兩手於胸前結智吉祥印,跣足而立。造像整體漆金,權衡合度,工藝精湛,堪稱明代漢傳佛教造像中的精品。
漢傳佛像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反映了漢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取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收藏門類。尤其是木雕與夾紵佛像,由於材質與工藝的特殊性,與銅鑄佛像相比有著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在藏傳佛像中,30厘米以上的金銅造像已算較大體量,而木雕漢傳佛像通常具有更大的體量,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講,也往往具有更好的陳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