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收藏行裡有句話不怕買貴,就怕買錯。一則“張大千《潑彩山水》拍出2.5億元”的消息引發各界爭議。面對質疑,當事公司負責人堅稱拍品是真跡,其中的一個理由就是有刊物佐證。而據這家刊物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曾經刊登過這幅作品,但只是一個普通的廣告,不是正文內容。這無疑從一個側面顯示,找對著錄書籍,對於判斷藝術品的真偽是非常有幫助。
隨著收藏的水漲船高,好的著錄收藏價值也不菲。在2012年上海泓盛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1913-1960年代日本山中商會、美國安德森畫廊、帕克勃內畫廊、紐約佳士得、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倫敦蘇富比[微博]等歐美大型中國藝術品收藏機構所出版之《重要古美術文獻及展覽圖錄》一組110冊,估價2萬元,成交價達到了63.25萬元。
著錄收藏影響藏品市場
在近年來的藝術品投資領域,著錄書籍對於市場的影響,已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在2010年的拍賣市場上,中國嘉德推出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以3.08億元人民幣成交。雖然拍賣之前,業界對於《平安帖》有著不少的爭議,但是由於經過了宋代《宣和書譜》、明·文徵明《停雲館帖·唐人真跡卷第四》、明·董其昌《戲鴻堂法書》、清代《石渠寶笈續編》等書籍的著錄,因此絲毫沒有影響到劉益謙的決心,而這也是劉益謙在藝術品投資中的一貫風格。
在藝術市場上,著錄責無旁貸地充當了衡量畫作價值的寶貴借鑒和重要參考。從目前的收藏市場來看,史錄、名錄、圖錄,無疑成為最受關注的三類著錄書籍。這三類圖書分別從歷史、人物,以及物品這三個角度詳解藝術品本身,並進而影響到整個市場。特別是一些著名的古玩經紀商出版的書籍更是受到關注。
世界著名古董商喬瑟普·埃斯肯納茨(Giuseppe Eskenazi)出版的傳記式大作中,分享了50年來在經營鑒賞中國藝術的非凡經驗及傳奇故事,書中做了很詳細的介紹,除了文字還有更為精美的插圖,很多都是未曾面世的藝術傑作,還有他和重要古董收藏家的靚照。目前已經成為了許多藏家必備的參考類書籍。
著錄書籍作為圖錄中的組成部分,頗受藏界關注。古美術文獻因其具有工具性、考證性、藝術性、歷史文物性,歷來即受藏家及業內追捧,它既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百年來世界研究中國古美術之歷程,亦可從中發現現存海外中華之瑰寶,同時還可證實在市場上流傳的臻品的來源出處,同類器物的參考對比,為喜歡中國藝術品的藏家帶來極大幫助。更因其本身印量有限,數目可查,其中除會有自然損耗外,還會有相當一部分收藏於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中,而使市場流通量更為稀少。
假著錄讓人防不勝防
在當前藝術市場運作體系不夠完善、鑒定環節缺失的狀態下,對著錄的依賴有其可取的一面,然而,在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著錄書籍造假的情況:書號是真的,發行的渠道也是公開的,但書中所收的作品全為贗品,這類書基本是近十年才出現,一開始是一些小出版社在操作,後來一些大出版社也參與;書號是真,出版社也很權威,發行渠道公開,所收作品大部分是博物館的藏品,但夾帶幾件贗品,很有迷惑性;篡改出版物,把正規出版物的封底封面及版權頁留下,其它內容全部被更換。這類書只針對特定對象,不公開發行;還有一種更為隱蔽的篡改法,把正規出版物的個別頁碼撤下,將贗品照原來書頁的樣子影印,然後重新裝訂。這種被“偷梁換柱”的出版物,讓人防不勝防。
要選對著錄書籍,還是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要選擇早期的書籍,最好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相關書籍。時間越早,商業味道就越淡,價值就越高,而書籍中所著錄的古玩,其相關參考性也就越強;其次,著錄書籍一定是要由權威專家撰寫,而不能是普及書籍。像早期商務印書館曾經出過一批普及型的古玩書籍,雖然比較早,但是由於採用了比較通俗化的寫作手法,參考價值不大;最後,就是要求全求新。由於古玩著錄書籍不僅可以用來閱讀,更有著保值增值的作用,因此在購買時應該盡量保證是全套,而不是單本,並且品相要好。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