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霽紅釉又稱鮮紅釉、霽紅釉、積紅釉、醉紅釉,是一種極為寶貴的顏色釉。霽紅創燒於明早期,因作為天子御用,並用於禮敬天地日月的寶貴紅釉瓷,故名”祭紅”。霽紅釉色深沉,釉面光潤,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無斑點、無色斑,非常貴重。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霽紅到達藝術高峰,但在明末失傳。清代康熙、雍正時期,在天子的支持和到場下曾傾盡良工復燒霽紅。遺憾的是在清乾隆後霽紅釉的燒製再度失傳。
清康熙 霽紅玉壺春瓶
《歷代名瓷圖譜》中云:”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然而好物難求,珍寶更是得來不易。當初古代窯工們為了配製出祭紅釉料,曾將黃金、珊瑚、瑪瑙、玉石如許極貴重之物實驗著摻入釉料中,可即便云云不吝本錢,也每每由於溫度控制欠好,或是氛圍、時間等因素稍有差別,同樣使得燒製失敗。正是由於祭紅器向來難燒,因此,它比其他寶貴色釉瓷更為珍罕,也是各類釉色的瓷器中最難燒造的品種之一。
霽紅釉發展與傳承
北宋時期鈞瓷,開創了以銅為呈色劑燒製紅釉的先河。隨後在元代,又出現了釉裡紅。然而,由於銅呈色時對溫度要求極為敏感,只有在1290°~1300°之間,充實把握瞬息萬變的特定燒成氛圍,才氣出現出殷紅如血的鮮赤色,因此,宋代的鈞紅和元代的釉裡紅,都無法充實燒製通體鮮紅的高溫紅釉。
明代御窯廠的創建,將中國陶瓷藝術推上了一個新的頂峰。大明永樂、宣德年間,為了滿意天子對紅釉鍾愛,景德鎮御窯廠匠來如織、窯火連天,乃至留下”翠蘭投火祭紅”的淒切傳說。最終,在御窯工匠的不懈積極下,終於創燒出有著紅寶石般光澤的”霽紅釉”。 今後,霽紅就成為皇家御用的重器,僅供帝王利用。
清康熙 霽紅釉膽瓶
關於霽紅還傳播著一個淒美的傳說。
明宣德年間某天,天子著紅袍偶從一件白瓷器旁走過,發現白瓷被映成了赤色,獨具魅力。於是,令景德鎮御窯廠立刻燒造。可窯工們幾經試驗,都燒不出令朝廷滿足的赤色祭器。眼看時限將到,再燒不出來就要大禍臨頭。此時,一位老窯工女兒得到神仙托夢,要她投入窯火中以血染瓷。於是,她趁人不備投身窯中,只見一團熾熱的白煙騰空而起,滿窯瓷器皆成赤色。為了懷念這位烈女,人們就把這種赤色瓷器叫做”祭紅”(霽紅)。
也有人說,窯工們多次試驗無果,督窯的宦官就把一批窯工關進牢獄。揚言再燒不出紅釉瓷,時限一到,就要通通問斬。一位老窯工的女兒聞訊趕來,發現父親已身陷囹圄。為救父親,女兒縱身跳入窯火之中……窯工們開窯時驚訝地發現,內裡的陶坯竟出現血一樣平常的赤色,赤色祭器終於燒成了。為了懷念她,人們將這種紅瓷稱為”祭紅”,並在每次封窯時,都會用磚砌成少女的形象,該習俗不停連續到至今。可見霽紅的燒製難度有多大。
宣德朝時,霽紅質量到達了頂峰,其色似初凝的雞血,深沉安定,瑩潤勻稱,釉中無龜裂紋理,寶光內蘊,釉色之美絕世無雙
清康熙 霽紅釉筆筒
霽紅的燒製難度
自宣德年後,歷代天子都曾不吝財力燒製祭紅,無奈這種殷紅的瓷器,猶如神話中的寶貝,非常難過。《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清檔·記事雜錄》載: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霽紅磁片邊五塊。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燒得甚薄,不知是何原故,著伊照此破瓷釉水燒造,欽此。」故雍正霽紅釉是以宣窯作為最佳的尺度,在康熙郎窯底子上,顛末雍正督辦和年希堯、唐英等的積極下才得到樂成的。清人龔詢詩云:「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經心合,一樣摶燒百差別。」謂紅釉燒造不但依賴人工,更賴天氣天成。
令人更感愛好的是古人配製「祭紅」真可謂不吝工本,像珊瑚、瑪瑙、寒水石、珠子、燒料……有的配方乃至真的摻入黃金,但是燒成率仍舊很低,原來「祭紅」的燒成還是一門「火的藝術」,也就是說縱然有了好的配方假如燒成條件不可,也常有滿窯器皆成廢品之例。
乾隆年制款 霽紅釉蒜頭瓶
如五十年代蘇聯搞「社會主義各人庭技能協作」時,此中蘇聯、民主德國、波蘭、捷克等國專家從中國學會了配製「祭紅」的工藝,但是他們返國試燒是無論怎樣也燒是無論怎樣也燒不出及格的「祭紅」,並非配方是假的,而是他們用火的藝術還沒把握也好而致。本日「祭紅」仍有不少新的研究課題有待人們去研究辦理。
霽紅的市場代價
現在,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的霽紅器物,絕大部門都是由故意打壞的殘器拼接而成,大量考古資料,都證明白霽紅無以倫比的尊貴與珍稀。
由於霽紅釉的精緻與珍稀,使之成為收藏投資界的首選對象,霽紅釉瓷器在會上代價安穩上升,每年約有25%發展。霽紅釉瓷器在古玩收藏市場代價「一起瘋 漲」,讓浩繁大收藏家等膛目結舌,不可思議。就算有這麼高的收藏代價,由於霽紅的稀疏性,可謂令嬡難求,不但單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