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墨彩開光山水人物圖鼻煙壺,清唐英,乾隆,通高5.3CM,北京文博學院藏
明末清初之際,由西而東風靡一種可以吸食的鼻煙,上至皇帝朝臣,下至庶民,無不以此為樂,而在中國的康熙大帝,為此專門發明了這個舶來品鼻煙的盛器——鼻煙壺。
不久前,文物學者、北京文博學院院長陳步一先生在北京文博學院週末公益大講堂做了一次主題為“清代宮廷鼻煙壺鑒賞與收藏”的公益講座,從鼻煙壺的鑒賞、品類與風格、價值等方面為聽眾全面立體地講述了鼻煙壺這一文物品類背後的收藏知識。與講座同期啟動的,還有一個中國鼻煙壺特展,展示北京文博學院藏150件鼻煙壺精品。
▌康雍乾三帝為何癡迷鼻煙壺
鼻煙壺是明末清初由歐洲傳入中國宮廷的舶來品,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文化產物,它是人類文物遺存中體量最小製作最為精美,最具實用價值的代表,它的材料、工藝、文化信息以及表現手段方面有著最為豐富的內涵。所以,陳步一把鼻煙壺稱為“小文物大文化,小遺產大智慧”。
要瞭解鼻煙壺,先要瞭解它的用途,這些形形色色的小瓶子是專門盛放鼻煙的器皿。
鼻煙有紫、老黃、嫩黃等多種顏色
15世紀末,歐洲的探險者在美洲大陸探險,發現當地的土著把煙草作為一種圖騰崇拜,一旦遇到疑難雜症、天災厄難困惑時,就聚在燃燒的煙草堆邊歌舞、祈禱,飄忽之餘信以通神;殊不知這是被煙熏得飄飄欲醉。
探險者學會了吸食煙草後就將其引入了歐洲,經過勾兌天然植物香料、發酵等工序後,製成了一種保健品,也就是後來傳到中國的鼻煙。
那鼻煙有什麼功能呢?
據說,鼻煙可以提神明目、祛病辟邪、舒筋活血。將鼻煙放在鼻下,吸食少量後可以刺激人打噴嚏,使氣血上湧,可以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也可以此輔助預防、治療感冒。
比如,《紅樓夢》第五十二回,晴雯感冒發燒,吃藥不見效,寶玉便命麝月:“取鼻煙來,給她嗅些痛打幾個噴嚏,就通了關竅。”麝月取來一個金星玻璃扁盒,裡面繪有西洋琺琅彩的黃發赤身女子,兩肋有肉翅,裡面盛著些鼻煙。晴雯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樣,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覺鼻中一股酸辣透入,接連打了五六個噴嚏,眼淚鼻涕登時齊流。晴雯大呼:“了不得,好爽快,拿紙來。”
18世紀,鼻煙在歐洲大陸風靡一時。據說,俄羅斯皇室、法國宮廷都迷戀鼻煙,拿破侖甚至每個月要吸食幾磅(幾斤)的鼻煙。
銅胎畫琺琅梅花紋鼻煙壺,清康熙,高6CM,北京故宮藏
鼻煙傳入中國是在明萬曆九年(1581),由意大利傳教士傳入。據史料記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次南巡時,在江寧(今南京)接見了西方的傳教士畢嘉和汪儒望。二人把從西方帶來的珍貴禮物貢獻給康熙皇帝,其中就有鼻煙。
在從歐洲運輸鼻煙的過程中,往往使用玻璃器皿盛放保存,在使用時再裝到小型玻璃瓶或者鼻煙盒中,由於封閉不好,也對鼻煙的品質會有較大影響。
比如,鼻煙是需要保持一定潮濕度的,否則把干粉吸到鼻腔裡不但容易嗆到,味道也大大減損。而西方生產的鼻煙盒口大,容易“走氣”,不利於保存。鼻煙傳入中國後,最早使用的是中國本土製作的小瓷瓶小藥瓶裝盛,這就是中國鼻煙壺的前身。
鼻煙的提神功能最為顯著,令每天批閱大量奏章的皇帝頗為癡迷。這也加速了中國鼻煙壺研究製造發展。以景德鎮為代表的瓷質鼻煙壺的大量生產和研發。之前最受歡迎的是中外玻璃材質製作的鼻煙壺,王士禛《香祖筆記》中就有記載。曾於1696年(康熙35年)專門聘請歐洲傳教士在紫禁城內設立玻璃廠,專門生產小型的玻璃鼻煙壺。
青花釉裡紅驢行圖鼻煙壺,康熙,高8.6CM
那時候,宮廷專制鼻煙壺的價值並不是以黃金白銀來衡量的。據記載,高士奇告老還鄉,康熙皇帝給他送行,因知此別就是永訣,所以君臣兩人依依不捨,康熙一激動連連賞賜高士奇三隻自用的鼻煙壺。
以勤奮著稱的雍正皇帝每天要批閱無數奏折,更是離不開鼻煙,所以對鼻煙壺也非常依賴,在《故宮活計檔案》中,隨處可見雍正帝日理萬機之餘還會對海望所供鼻煙壺進行御批和指導。有時候批示中對鼻煙壺的製作數量、材料、是否先打樣、給誰做、款用什麼人寫的何種字體等等都有明確批示。由此可知,雍正帝也是宮廷煙壺的總設計師。
清宮檔案中記載的雍正帝對鼻煙壺的批示
比如三月初六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郎中海望持進畫飛鳴宿食蘆雁琺琅鼻煙壺一對呈進。
奉旨:此鼻煙壺畫得甚好、燒造得亦甚好、畫此琺琅是何人?燒造是何人?欽此。
郎中海望隨奏:此鼻煙壺系譚榮畫的,煉琺琅料是鄧八格、還有太監幾名、匠役幾名幫助辦理燒造等語。
奏聞,奉旨:賞給鄧八格銀二十兩、譚榮二十兩、其餘匠役人等,爾酌量每人賞給銀十兩。欽此。
清宮檔案中記載的雍正帝對鼻煙壺的批示
又如二十四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黑地琺琅一樹梅鼻煙壺一件奉。
奉旨:著照樣燒造,欽此。
同日:又批藍地琺琅畫芍葯花卉鼻煙壺一件。
奉旨:周圍邊花卉好,山子不好,照樣燒造,欽此。
青花纏枝蓮紋鼻煙壺,清雍正,高7CM
而富足的乾隆皇帝,對鼻煙壺這種飽含中西方文化智慧的精巧之物,其喜愛程度更是較祖上有過之而無不及。據不完全統計,乾隆一朝製作的玻璃鼻煙壺的總量就不少於三萬件以上。每遇上三大節,或者太后做壽等,乾隆都會令景德鎮成批製作鼻煙壺,以作賞賜之用。
綠地粉彩開光菊花牡丹圖鼻煙壺,清乾隆,高6.2CM
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於鼻煙的喜愛,導致宮廷內府造辦處對於鼻煙壺的大量生產和各種材質、工藝的研發。
嘉慶朝至宣統朝,綜合國力的衰落是這一時期鼻煙壺發展走向沒落的必然,此間的百餘年間,鼻煙壺無論是在材料、品種、工藝水平、數量、造型等等方面均與前朝無法企及,尤其是宮廷畫琺琅等外來物種好像一瞬間便銷聲匿跡了,這一點在《清檔》中得到印證,即嘉慶十七年,為節省經費開支,應對時局,整個宮廷造辦處各匠作匠師總計銳減了數千人,僅保留了少數匠作維護宮廷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