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的蘇繡(共3張圖片)
  • 23年12月15日 18:2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蘇繡是中國四大名秀之一,遍及常州、無錫、揚州、宿遷等地。2006年5月20日,蘇繡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迄今為止,蘇繡可以看到的歷史大約在1100年,20世紀70年代出土於蘇州的幾幅南宋蘇繡經袱就是最好的佐證。南宋以後數百年,蘇繡進入鼎盛。

  蘇繡不同於其他刺繡手法,精細雅潔,一根絲絨可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四十分之一。它的線色更是千變萬化,每種看似普通顏色在蘇繡的繡線上又有十多種之分,在一件作品上,常常多達一二百種顏色。正是蘇繡的精緻,繡一件小幅作品要3~5個月,一件中等作品要1年,繡一件較大幅作品更是要花上2~3年才能完成,足見蘇繡的藝術價值。 

  從明朝中葉開始,官府在蘇州設置染織局,專業管理蘇繡製作和經營。到了清代,蘇州更被時人稱作“江南繡市”,各路刺繡高手同城競技,熱鬧非凡。在最繁榮的時期,蘇州共有大型繡莊百餘家,繡工數萬人,這些繡莊大多集中在今天蘇州老城的東中市、西中市和湯家巷一帶。當時經營一個大繡莊可不容易,它首先要求經營者要有雄厚的資金,因為所有蘇繡原料(包括底料和真絲花線)全都價格不菲;其次,蘇繡的紋樣必須隨時推陳出新,引領“時尚”。在蘇繡大發展的浪潮中,“新安商幫”與“吳門畫派”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明清之交,新安商幫迅速崛起,新安商幫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商人們為興辦繡莊投入巨量資金,吸引了江南一帶的蘇繡好手雲集蘇州,他們加入各大繡莊,計件取酬。這些蘇繡被生產出來以後,借助新安商幫無孔不入的銷售渠道,不僅迅速行銷全國,甚至還飄洋過海,進入西方王室宮廷。民國時期,蘇繡盛極而衰,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見起色。今天,收藏界“藏金不如藏繡”的說法就見證了蘇繡的新歷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