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文房用具之一,筆筒。首先,我們先來瞭解其歷史起源。
筆筒在明代有大量的文獻記載,據《天水冰山錄》{己載,查抄明代一代權相嚴嵩家產的清單上,列有牙廂(鑲)棕木筆筒、象牙牛角筆筒、哥窯碎磁筆筒等。文震亨《長物誌》筆筒專條云:“(筆筒)湘竹、棕櫚者佳,毛竹以古銅鑲者為雅,紫檀、烏木、花梨亦間可用。”屠隆的《文房器具箋》筆筒條日:“(筆筒)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稜口鑲坐為雅,余不入品。”文、屠二人皆為明代晚期的著名文人,對當時的文房器具多有記述。只是二人鍾情於竹木的雅潔,對其他質地的筆筒關注不夠。綜上所述,對筆筒的明確汜載始於明代,實物方面,我們看到的筆筒多為明清以後的製品,傳世的所謂宋代筆筒並不確切。故從實物和文獻兩方面看,筆筒應該出現於明代中晚期,並且很有可能始於竹筆筒,自此以後,成為中國置筆最主要的用具。
在古代,筆筒以其藝術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筆筒銘》,云:“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而這種青睞延續到了現代,目前收藏市場上對於筆筒的熱衷如火朝天,無論是現代筆筒還是古代筆筒,只要其工藝精妙絕倫又具儒雅氣息,其價值絕不低於書畫。而古代筆筒更不用說,經過歷史的顛沛流離,能保存至今已是不容易了,且本身還兼具著歷史與文化的氣息,更是眾人的寵兒。下圖便是小編有幸見到的一件古代筆筒。
此筆筒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對簡單。筒身採用淺浮雕技藝,不加雕飾以本身的紋理和色澤取勝,樸實歸真,素雅大方,其紋飾簡練,刀法圓熟古樸,清代的風格特徵十分明顯。且經過歷史的顛沛流離,筆筒仍保存完成,無損壞,實屬不易。
筆筒的走紅,不外乎皇家的推崇,為筆筒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明清兩代都有特別喜愛附庸風雅的皇帝,為滿足自己的愛好,自然可以傾國家之力,不論多麼貴重的木材,都可以用來製作珍玩。用材之珍稀,工藝之精湛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一些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等材質的筆筒,全都是極品珍品。清代瓷器中,筆筒也是一個十分出色的種類。如康熙時期,文房以筆筒最為出色,筆筒生產量大,而且造型、紋飾相當美艷,藝術表現也呈多樣性。
據小編瞭解,北京中貿聖佳曾經拍出一件清康熙無我款紫檀筆筒,價值1040萬的天價,刷新筆筒最高價神話。由此可見筆筒在收藏市場上的火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