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曾國藩題寫的“胡開文”招牌
“自幼便知胡開文,東塗西抹不肯罷。白首來觀老墨莊,黃山松雲光四射。學書不成每自慚,要我品題無可話。只道墨家近佛家,摩頂放踵利天下。”這是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副主席,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趙樸初有關“胡開文”的題詩。“胡開文”是清代徽墨四大家之一,1935年前後,“胡開文墨”已經成了徽墨的代名詞,當時的《中國經濟志》曾記載眾多墨店皆標榜自己為“徽州胡開文”的盛況。1995年出版的《安徽省志·商業志》中稱:“‘胡開文’幾乎成了‘徽墨’的象徵。”1861年,曾國藩曾為“胡開文”題寫招牌。
胡開文的由來與發展
胡開文墨業創始於乾隆三十年(1765)。“胡開文”不是人名,而是墨業的店名。胡開文的創始人是績溪縣上莊村的胡天注,與國學大師胡適同宗共祖,比胡適長五輩。胡天注在13歲時,經人介紹到墨家林立的休寧的墨店當學徒,後來在屯溪租開彩章墨店,租開墨店期滿後自己在休寧(海陽)和屯溪創開了兩家胡開文墨店。關於胡開文墨店的店名由來,據傳是胡天注在自己創設墨店之前,一次他去南京售墨,見貢院考場中懸掛有一塊“天開文運”的匾額,他想到墨是“文房四寶”之一,開墨店用“開文”兩字很貼切,就將自己的姓“胡”和“開文”二字合併,取名“胡開文”。胡開文墨業在生產上,對徽墨的用料、配方和操作技術精益求精,並繼承了奚超、奚廷珪的制墨法,嚴格遵照“易水遺規”,千錘百煉,操作制墨。因此,“胡開文”的聲名日盛,銷路更廣。由於胡開文墨業講究墨品質量,不斷提高制墨工藝,其所制的“地球墨”,1910年獲南洋勸業會的“優等獎狀”;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上榮獲“金質牌獎”。
胡天注在休寧創設胡開文後,又在屯溪開設胡開文墨店。經過胡天注的苦心經營,到嘉慶十四年(1808)胡天注逝世前,胡開文墨業已經積累了相當可觀的產業,有田地、山塘、屋宇以及海陽(休寧)、屯溪二墨店。胡天注有八個兒子。他在世時曾立下分析鬮書,規定休寧胡開文墨店和屯溪胡開文分店,分別由次子胡余德和七子胡頌德掌管執業。其他六子(長子恆德、三子諒德、四子驂德、五子騋德、六子懋德、八子碩德)回績溪老家上莊。1852年胡天注的六房懋德孫胡貞一與同鄉合股在蕪湖南正街開設“胡開文沅記”,這是胡開文墨店走出徽州,走向全國的第一店。1900年前後,胡天注的八房碩德曾孫胡祥鈞也走出績溪上莊,到上海創設“胡開文廣戶氏”。後來,各房又先後在北京、杭州、歙縣、揚州、長沙、武昌、蘇州、天津、南京、漢口、九江、安慶、瀋陽、萬縣、成都、重慶、宜賓、灌縣、內江、昆明、騰沖等地開設了多家胡開文墨店。1937年左右,胡天注派下八房碩德後裔胡祥運和胡祥英大肆出租、出賣“胡開文”招牌,於是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非胡天注後裔開設的“胡開文”,有的在同一城市甚至於出現了數家胡開文墨店,如上海有十幾家胡開文,蕪湖有四家胡開文。
曾國藩題寫“胡開文”招牌
晚清重臣曾國藩(1811—1872),戰略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1858年8月,清廷應胡林翼疏請,詔曾國藩與胡林翼共圖安徽。經過與太平軍幾番激戰,1861年2月4日,曾國藩派湘軍進攻休寧。2月21日曾國藩的湘軍收復休寧。3月2日,曾國藩決定率兵攻打徽州府城,3日率軍進至休寧。
休寧是胡開文的誕生地,到1861年時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此時的店主是胡天注孫子胡錫熊。在此之前的道光二十八年(1848),大學士、禮部尚書祁雋藻還為胡開文墨業題寫了“墨贊”,後來由“胡開文”製成墨票廣為宣傳。曾國藩率兵進駐休寧後,胡錫熊作為地方紳士拜訪了曾國藩。此時的徽州制墨業整體處於凋敝狀態,清墨四大家中的汪節庵和汪近聖已停業,曹素功墨業也已離開徽州多年,在徽州唯有胡開文墨店獨呈繁榮,當時有墨工百餘人,繼續經營。曾國藩對胡開文早有瞭解,自己使用的也是胡開文墨。拜訪中曾國藩問到胡錫熊的家庭情況和胡開文的經營狀況,瞭解到其子胡貞觀1851年中舉,1856年援例補戶部員外郎,後遷戶部貴州員外郎,加三級記錄,這些都拉近了胡錫熊與曾國藩間的距離。胡錫熊提出請其題寫招牌的請求,曾國藩欣然命筆,題寫了“胡開文”三個大字,寫上自己的名字,並蓋上了自己的印章。此後胡錫熊將題字製成招牌,掛在店內,廣為宣傳。曾國藩題寫的“胡開文”招牌黑底白字,正反兩面內容一樣,各豎寫“胡開文”三個蒼勁的大字。字除了是白色顏料寫作成外,還鋪有蚌殼類的白色粉末,很考究。四個角上的邊框角和上端的銅扣已經只剩痕跡,但是招牌的左下角,曾國藩的印章和名字依然清晰可見。這是“胡開文”墨業發展史上的一件重要文物。此招牌在“文革”抄家後失蹤,不知去向。
重新現身的“胡開文”招牌
2003年,不知去向的曾國藩題寫的胡開文招牌出現在山西平遙的古玩市場上。此消息被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徽墨收藏家王毅獲悉後,當即請朋友代為出手收購。
上世紀90年代,上海民間組織了一次收藏展,王毅去參觀展覽時,發現這些民間藏家中有收藏書畫的、瓷器的、筆硯的,唯獨沒有墨。想到家中還留有幾錠外婆傳下來的墨,王毅先生萌生了收藏墨的想法,“興許可填補民間收藏的一個空當”。後來,王毅結識了收藏家周超然、郭若余等幾位老先生,他們對文物和墨都多有研究。周超然遠在北京,王毅每年都要跑幾趟北京去跟老先生探討墨事。交談中,周超然提點他,“要注意墨的細節”。這句話啟發了他,“原來收藏並不一定要追逐大名頭的東西,哪怕做一些拾遺補缺的工作也很有意義,比如收藏一些小名頭或無名的但能夠填補墨史的東西。”現在看來他們的思路是超前的。
如今,王毅已坐擁古墨2000餘錠,其中不乏大名頭的文人訂製墨、御墨和集錦墨,件件精妙絕倫。不過,超前的思路使他在擁有了眾多大名頭的精品、孤品後,現在著重去關注國內各省市生產的墨和一些墨譜、墨單、墨票、墨模等與墨有關的文物,意在使中國的墨史趨於完整。這次他收購曾國藩題寫的“胡開文”招牌,也是他“填補民間收藏的一個空當”的一次積極實踐。多年來,他不但從事古墨及有關文物的收藏,並有志於墨學的研究,曾在上海、安徽等地舉辦墨展,著有《中國墨文化大觀》《古墨》《中國墨文化問學》《中國徽墨》等著作。這些著作,較為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墨文化的發展脈絡、藝術品位、文化內涵、審美情趣,也以他自己的藏墨實踐叩問沉澱在墨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