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者非自駝(1張圖片)
  • 21年2月16日 08: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先讀到一首題畫詩,而後才去尋找畫的。找到畫之後,我才知道題畫有三首。三個題詩者,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對畫意和畫境進行瞭解讀。它們與畫面對比起來,甚覺相得益彰。 

  先說畫。畫曰《三駝圖》(見圖)。駝者,非駱駝,而是駝背人。紙本,墨筆,線條簡潔,筆法洗練;駝者鬚髮與衣裳紋飾歷歷可辨,卻不見勾勒痕跡。畫家通過圓潤而溫和的筆墨,塑造了外柔內剛的形表,顯示了畫家不凡的造型功力。 

  畫家李士達,號仰槐,江蘇吳縣人。此圖可謂他的代表作,傳世已久,盛讀不衰。好的藝術作品,未必都是嘔心瀝血之作,或許一發於久蓄,噴薄而出,一揮而就,宛若天成,譬如《三駝圖》即是。 

  《三駝圖》的下方——大約四分之一處,繪有三個駝背的老者,彷彿三駝肉團團,呈動態旋轉的三角形。東邊的駝者,拄杖提籃,前行途中聽見有人叫喊,自然而然地回頭與他們打個招呼,甚至聊上幾句。南邊的駝者,遇到提籃者便拱手作揖,表示問好;問好之後,似乎又說了一二句玩笑話。西北方向的那個駝者,好像聽到他們的交談後,拍手大笑,不亦樂乎。至於他們見面到底說了些什麼,讀者不得而知,但一定是爽心快意之事——看那三個駝者滑稽的形象,可掬的笑態,便知。顯然,畫家諳熟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情景與深義,並通過三個駝背人相遇時的戲謔與玩笑,隱喻了某種社會現實,意義不同凡響——不同的讀者,可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含義和意境,或啞然失笑,或低頭沉思。 

  再說題畫詩。難能可貴的是《三駝圖》的上方留有約四分之三的空白。畫家的三個朋友,分別題了一首近乎民謠的詩句,通俗易懂,與繪畫相詼相諧,回味無窮。 

  最先題詩者是明代文學家、畫家和藏書家錢允治。詩曰:“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彼此嘲笑對方,卻忘記自己也是個駝背人。我更覺得,世上無直人,駝者非自駝。許多人在世俗的熏染下,扭曲了心態,甚或為一己之利而折腰,諂媚權貴。第二個題詩的是畫家陸士仁。詩曰:“為憐同病轉相親,一笑風前薄世因。莫道此翁無傲骨,素心清澈勝他人。”在他看來,駝背之人看上去背是駝的,腰是彎的,但心裡卻剛著呢,未必不是真男人!彎曲只是生存的需要,而非臣服於世俗。這大約便是常人欣賞有加的外圓內方吧。第三個題詩的是書畫家文謙光。詩曰:“形模相肖更相親,會聚三駝似有因。卻羨淵明歸思早,世途只見折腰人。”他認為,現實社會裡不為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似乎真的絕跡了,大家看到的多是委曲求全的苟且之人。 

  三首詩只代表三種不同的解讀,而畫面上的三個駝者卻代表了芸芸眾生——三人為眾嘛。讀畫之後,或許你有第四種或第五種解讀,譬如很多人會想到求人時的卑躬屈膝,因為世上沒人不求人的,特別是在當下的社會,不求人就寸步難行!何況求人者未必就會喪失人格。既然身處正直難行的社會現實,那也只好屈身就世,不過心裡一定要清白乾淨! 

  假若畫面有足夠多的空白,不知道你準備題一首什麼樣的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