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聖寺塔出土大理國佛造像(共2張圖片)
  • 20年4月3日 15: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的崇聖寺以寺中三塔聞名於世,又稱“大理三塔”,為中國著名佛塔。它似三支巨筆,把古城點綴得更加壯麗。

圖2

  崇聖寺三塔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三塔主塔為方形16層密簷式塔,塔頂有銅製覆缽,上置塔剎,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典型建築。三塔相傳建於南詔保和時期,近年來曾在塔頂發現南詔、大理中時期重要文物600餘件。南、北二小塔位於主塔之後,兩塔間距97.5米,與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勢。兩塔均為八斛形簷式空心磚,共10級,各高43米。該寺三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均為五代時期大理國所建造,為大理歷史的象徵、佛教盛行的見證。 

  大理南詔國中期崇尚佛教之風興起,後期達到極盛,佛教寺院遍佈雲南境內。至大理國時,佛教更為發展。因此大理國有“佛國”之稱。在南詔第10代王勸豐祐時期(824—859),崇聖寺建成;至大理國時,該寺都為雲南佛教活動的中心。清咸豐年間,該寺不幸被毀。 

  1978年,崇聖寺主塔(千尋塔)出土三件大理國佛造像。其中一件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像(圖1),高20厘米。“阿嵯耶”一名出自《南詔圖傳》,也被稱為“真身觀音”,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獨有,是佛教傳入大理國後世俗化的結果。造像由純金打造,觀音高髻雙辮,髻中藏佛,手結妙音天印;上身袒露,下身著裙,裙飾陰刻U形紋;赤足,足下有方柱形榫頭,身後飾銀質長葫蘆形鏤空雕花背光。造像面相恬靜,略帶笑容,身段線條優美,長裙裝飾如濕衣出水,被看作是最早傳入雲南的觀音造像,被稱為“雲南福星”。 

  同時出土的阿閦佛金坐像(圖2),高8.5厘米,重120克。阿閦(chù)佛又稱“不動佛”,在五方佛中居於東方,是初期大乘經典中主持東方淨土的佛陀。這尊阿閦佛由純金鑄造,佛肉髻平緩,水波式束髮,身著通肩式大衣。左手結禪定印,右手下垂膝前,掌心向內結降魔印。該像整體造型屬中原樣式,而細如絲縷的水波樣式衣紋則頗具巴基斯坦斯瓦特風格。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