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王鑒晚年代表作《雲壑松蔭圖》軸(共1張圖片)
  • 16年10月9日 09: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國畫精賞】

清 · 王鑒晚年代表作《雲壑松蔭圖》軸

「國畫精賞」清 · 王鑒晚年代表作《雲壑松蔭圖》軸

紙本設色 108.3×52.2cm 上海博物館藏

王鑒於古代大家的藝術有著深切的領悟,能把握各家在圖式、丘壑、筆墨、意韻等方面的主要特徵,加以提煉,形成規範化的形式外象和表現語言,達到不求形似、妙得神髓的境地。如他在順治十七年(1660)為穆如作《仿黃公望縮本冊》中,分析元四家的藝術道:「元季大家皆宗董、巨,各有所得,自成一家。梅道人得其勢,王叔明得其厚,倪元鎮得其韻,黃子久得其神。然子久風格尤妙,真跡亦不易見,惟華亭董文敏及吾婁王奉常收藏,一一如天球拱璧,余何幸皆得縱觀。」他有幸觀摩元四家的真跡,對四人傳承董、巨畫風而各得其精髓的藝術特徵理解得十分精闢。又如在康熙十年(1671)作《仿范寬董源山水軸》中題道:「范寬、董源皆北宋大家,故用筆相肖,范畫渾厚,董畫幽淡,各極其致,非南宋後所能夢見。」王鑒一生中大部分作品都標上仿古人某件名跡,或仿某家某法,都能繼承某家的圖式,加以重新組合,構成典範式的圖像;在筆墨方面,則提煉出規範性的技法元素,務求表現出名家富有特徵的筆墨意韻。而在具體形體上並不斤斤於細節形似,猶如他在順治十七年(1660)所作《仿古山水冊》中所說的:「仿古十幀,不求形似,聊免畫家習氣耳。」王鑒在長期臨仿古畫並加以陶冶綜合之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筆墨個性,秦祖永在《桐陰論畫》中評道:「沈雄古逸,皴染兼長。」「工細之作,仍能纖不傷雅,綽有餘妍。雖青綠重色,而一種書卷之氣,盎然筆墨間,洵為後學津梁。」在清初他與王時敏並為畫苑的領袖人物。

《雲壑松陰圖軸》(上海博物館藏),作於康熙乙卯(1675),時年七十八歲。此圖佈局轉折多姿,皴法用披麻兼解索,細密靈活,而轉向尖勁。畫法近王蒙之整飭縝密,然不及王之蒼茫沉鬱。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