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代表作《生天成佛》賞析(1張圖片)
  • 17年2月28日 20: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這件《生天成佛》(見圖),乃是“一代草聖”林散之的手筆。之後,他再也沒有拿過毛筆,遺憾於1989年12月6日離開了人世,可謂絕筆。由於這幅作品內容特殊、時間特殊、用墨特殊等多種因素,不少文章都提及過,有人還用作品內容“生天成佛”做林散之研究文章的題目,從而使其成為林散之晚年影響最大的代表作。 

  林散之的二兒子林昌庚教授曾這樣描述他父親當時的創作過程:“父親喝了點人參汁,閉目養神了半個多小時,用有氣無力的筆在宣紙上寫了‘生天成佛’四個字,寫好後,我在他指定的位置蓋了印章。他閉目端坐,顯得那樣安詳、超脫。他彷彿在告訴我們,他即將走完這個世界的終點,邁向另一個世界的起點。” 

  《生天成佛》,條幅,尺寸為75×20厘米(約2.5平方尺)。落款散耳,鈐印是“散之信璽”(朱文)、“大吉羊”(朱文)。水墨紙本,生宣紙,長鋒羊毫筆,宿墨,裱工精細,品相十品。現由林散之藝術館收藏。 

  這幅作品線條老辣,墨色淋漓,布白精到,自然天成。具體特點有三:一是淡墨禪意。“八九年十月”為淡墨所書,“年”字的兩橫,還有“八”字,墨色更淡。有“淡筆尚書”之稱的董其昌認為,用淡墨書寫,顯得空靈,極有禪意。林散之的淡墨,已將書理、禪意和書法內容“生天成佛”融為一體。二是以圓為主。“生天成佛”的線條都是圓的,每個字最後一個筆畫的收尾,圓得十分明顯,還有“成”字的一點也是圓的,墨色豐潤,濃淡分明。這種墨像在林散之的草書作品中是很難找到的。三是極具立體感、金屬感和現代感。仔細看這幅作品的局部,如果再用一個放大鏡,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作品的線條立體感很強,洇滲在每一根線條旁邊的淡墨,就像排筆寫完字以後,為了增加立體感,而在筆畫的同一方向加上一條淡淡的細線,彷彿是字的影子,立體感特別明顯。尤其是“成”的彎鉤和“佛”字的最後一豎,好像沐浴在陽光下,顏色過渡十分自然,金屬感極其強烈,現代氣息濃厚。據瞭解,這種內容的作品,林散之一生就寫過兩幅,而且都是2.5平方尺的條幅。 

  林散之《生天成佛》先後著錄於2001年的《林散之藝術館館藏精品集》、2005年的《林散之與禪》、2006年的《林散之書法集》,還有2007年的《林散之》、2012年的《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和2012年的《華人時刊》雜誌第11期。 

  有人說,林散之這幅作品中的“生”寫錯了,應該是“升”,是“升天成佛”,而不是“生天成佛”。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就是“生天成佛”!林散之經常寫的聯句“生天成佛謝靈運,曠世知音鍾子期”,“生天成佛”乃此聯的縮語。林散之一生信佛,而且佛緣很深。他的墨緣朋友中,有不少是居士、法師。林散之詩集《江上詩存》中也有很多反映佛教思想的詩句,如《昔游十八首》最後一首《歸來》:“萬里我歸來,詩稿攜滿袖,口口阿彌陀,佛光照大地。”佛家認為,生命無始無終,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這個字蘊含著“輪迴”的意思,符合佛學的要義,而“升”講的是一種單向運動,與佛教對生死的看法不太相符。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