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應該做到「六清」
  • 19年5月12日 11:0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應該做到「六清」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日前公佈。經過近五年的普查,基本摸清了國有可移動文物的「家底」。但這絕非普查的終極目的,因此,之後的工作更為重要。筆者認為,「一普」結束後,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尤其是作為收藏量最大的單位,博物館還應做到「六清」:

一是館藏數量清。即對館藏文物的數量是否完全弄清楚。首先要做到賬與量相一致。若不一致要查明原因,是統計口徑與以往不一樣造成的,還是因為按程序淘汰了部分入藏級別不高的文物,或是近年來通過考古、徵集、捐贈等途徑新增了入藏文物而沒及時更新登記造成的。其次要把歷次移交賬本變化情況核對清楚,看歷史賬冊有無缺失或作假現象。最後要把長期在外的文物查清楚。弄清外借文物至今未歸還的原因,防止文物長期處於失控狀態。總之,不僅要把已登記上報的文物數量弄清楚,也要對暫未入藏的文物狀況做到胸中有數,切不可成為一筆糊塗賬或歷史「疑案」。在清查文物數量的同時,認真檢查文物登記和出入庫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規範館藏文物管理奠定基礎。

二是入藏真偽清。即對入藏文物真假是否全部判別清楚。此次普查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有的文物名稱與實物不符,有的實物真偽存疑,還有的發現了少數不符合入藏標準以次充好或與原藏品不相符的文物。對於這些問題,省級文物行政部門都組織專家現場予以確認或糾正。此類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歷任館長在離任時沒有做到在文物行政部門監督和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參與之下進行交接,僅作數量移交,沒有實際清點或抽查,問題越積越多成了歷史難題。還有的是因博物館文物保管部門對出入庫制度執行不嚴造成的。對於此類問題要一查到底、問責到位,絕不能搞「內部消化」大事化小不了了之,真正把館藏文物的真偽弄清楚。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