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破圖」與明城殘磚(1張圖片)
  • 18年8月13日 17:3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南京收藏家葉伯瑜,擅集藏金石碑刻。由於家學的熏陶,他擅長小楷、會寫古文古詩、熟識古文字、精通傳拓技藝和古碑鐫刻技巧。一些機構和私人藏家常常邀請他製作拓片、教授傳拓技藝或辨讀古代碑刻文字。本文所要介紹的這幅明城殘磚“八破”拓片(見圖),就是他創作的金石佳拓。據他介紹,“八破”就是有歷史價值的物件,殘了、破了、不完整了,依然好玩,搜集拓制,存之一樂,大可寄托情懷。葉伯瑜作為一位金石收藏家和研究者,將這些所謂的“廢物”撿拾收集起來,洗淨拓印是“八破圖”,並名為“明城殘磚八破圖”,使之成為一種具有南京歷史文化氣韻的藝術品。 

  “八破圖”,又叫“錦灰堆”,是一個極具中國文化元素的畫種,它的形式和內涵,不亞於“代表中國文化的國粹”。八破圖,也叫“集破”“集珍”等,其中的“八”是虛數,代表內容豐富,“發財”“發達”的意思。“破”是破碎殘缺不全,“破”可延想為家值萬貫,“碎碎平安”的意思。我們過去所見過的“八破圖”,大多描繪古代文人雅士書房所常見的器物,如:古舊字畫、廢舊拓片、青銅器拓片、瓦當拓片、蟲蛀的古書、廢棄的畫稿以及扇面信札等。這些物件呈現破碎、撕裂、火燒、沾污、破舊不堪的形狀,給人以古樸典雅、古色古香、雅氣橫生、耐人尋味的感覺,有人稱之為“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因此,其又被慧眼相看,歷來備受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青睞。 

  江蘇省文史館館員、著名作家、書畫家,92歲的詩翁俞律說:這種形式,起初只是畫家成畫後,對剩餘筆墨的幾筆遊戲,通常是對書房一角的隨意勾勒。翻開的字帖,廢棄的畫稿,參差的禿筆,雜亂無章層層疊疊擠入畫紙。看去像是字紙簍打翻了,所以又叫“打翻字紙簍”。也有人刻意創作“錦灰堆”,一般是在畫紙上先框定輪廓,形狀不拘,然後就設計摹畫出若干重疊交錯的小事物,諸如:舊書的殘頁,揉皺的畫幅,發黃的報紙,甚至門券郵票等,只要上面有書有畫即可,而且大多還是破爛的面貌,活像灰堆裡拾出來的,這就是“錦灰堆”名稱的由來。這一類創作,乃粘貼、版畫,或用現代科技等方式拼作,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又不失其傳統繪畫的意義。 

  近年來,有人專攻其創作技法,成畫較多,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已成為當今收藏愛好者青睞的收藏佳品。就如葉伯瑜的“另類”拓片,這就與歷史文化、與古玩聯繫得更加緊密了。古玩,就是存世時間久了的、有人文承載的物體。有的東西本來很多,但隨著時間流逝、社會的變遷,會變得很少很少,因而普通的器物也會成為珍物,為了防止滅失,許多文化人擔起了其間的責任。 

  南京是六朝古都、繁華所在,不僅歷代的金石遺存極多,尤其明代的城磚更是隨處可見。明城牆牆磚的特點是,每一塊城磚上還有各種銘文:如“南昌府南昌縣”“上元縣匠頭余龍造”等凸起的文字。由於磚體殘破,這些豎著的文字大多不再完整,但是殘留部分文字依然清晰。近幾十年的建設開發,使許多原本深埋地下的古舊殘破的東西重現地面,引來許多愛好者搜求研究。一片片明城牆的殘破城磚,零零星星地遺落在溝溝坎坎,這畢竟是久遠歷史的遺存,如果在撿好利用的基礎上,再能如此這般地變廢為寶、變廢為藝,開發利用,那當然是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收藏之寶。 

  俞律在看到這幅拓片時也非常讚賞,並欣然在拓上題詞曰:“八破圖者,集破碎文物於一體,合諸美為一美,此一美之大,可謂文化之珍矣。乃殘缺美之最佳品……此集明城磚之碎片為之,前人所未及,尤為可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