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作品拍賣價格(共8張圖片)
  • 17年3月1日 12: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晚號老遲,悔遲,浙江諸暨人。書法遒逸,善山水,尤工人物,與崔子忠齊名,號南陳北崔。所畫人物,兼有李公麟、趙孟俯之妙。設色學吳道子法,在仇、唐之上。間作花鳥、草蟲,無不精妙。

 

1:陳洪綬嚴湛仙人圖立軸,尺寸:216×99厘米,估價: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價: RMB 6,900,000 ,成交時間:2015.05.19,拍賣公司: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

 

2:陳洪綬水仙靈石立軸,尺寸:47.5×26厘米,估價: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價: RMB 17,020,000 ,成交時間:2013.12.22,拍賣公司: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此花韻清冷,開與梅花俱,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洪綬作與十八叔。
印鑒:章侯。

陳洪綬《水仙靈石圖》為蘇州文物商店舊藏,具有《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等近十種權威出版物著錄、出版,先後經謝稚柳、徐邦達、啟功等鑒定大師組成的文物鑒定小組、陳洪綬研究專家黃湧泉、翁萬戈一致鑒定為真跡。綜合其款、印的情況,翁萬戈判定為陳氏約1627年所作。是年陳氏三十歲,其功力已令人驚歎。
陳洪綬雖少時師承藍瑛,而於水仙這一題材風格上則推崇趙孟堅,但由此《水仙靈石圖》可以看出,陳氏已然超脫前師,而自立門戶,獨闢蹊徑。圖中一立石崛起,其後有水仙一株,石邊野草數叢。水仙與立石高度相近,此種構圖中空間表達十分清晰,水仙右側葉子中段被立石遮擋,花朵又掩映在葉後,畫面底部石縫中隱約可見水仙根部,其色白,與頂部花朵共同構建完整的水仙形象。水仙造型忠實於自然,花朵盛開者飽滿,未開者渾圓,長葉穿插,編織巧妙。水仙雙鉤填色,用色古雅,枯葉部分色彩過渡自然。水仙花葉所用線條十分挺立,花瓣邊緣勾勒細緻,其中描繪枯葉的線條則稍有跌宕,與前方飽滿的花朵對比而成一種榮瘁景象。石上以淡墨暈染出明暗對比,其上加粗點,先濃墨而後石綠,看似突兀,卻與葉色相得益彰,而此種墨底加色的點苔法,陳氏常用之。石頭線條的筆法與水仙相隔霄壤,折筆從容,別於水仙的端莊穩重,而天真自然。
陳氏雖因畫得名,亦能詩。此幅《水仙靈石圖》題詩曰:「此華韻清冷,開與梅花俱。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綬」。詩中點明水仙與梅花相似,皆於清冷時節開放,進而強調畫中主人高潔孤傲的品質。此詩不用典,不琢辭,而質樸無華,有真率之趣。

3:陳洪綬甲戌(1634)年作執扇仕女立軸,尺寸:95×45厘米,估價:RMB 1,600,000 ~ 2,500,000,成交價: RMB 14,300,000 ,成交時間:2004.12.30,拍賣公司: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4:陳洪綬煉芝圖立軸,尺寸:102.5×43.5厘米,估價: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0 ,成交時間:2014.06.03,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老蓮洪綬畫於青籐書屋。
鈐印:陳洪綬印、章侯氏。

無論在晚明,還是把視角推至整個中國繪畫史,陳洪綬都足以躋身最偉大的畫家之列。不世出的繪畫天賦、磊落崎坎的平生遭際和對於古典大師的至深領會造就了他其「清圓細勁、潤潔高曠」的繪畫風格,張庚《國朝畫征錄》中云:「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隋、唐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也。」此誠為確論。此次匡時公司推出之陳洪綬《煉芝圖》,即為一件筆墨上乘的佳作,以下謹從其內容、畫風及來源等方面略作介紹,以饗觀者。
(一)
此畫所繪內容為陳氏畫作中常見的高士題材。題目仍其出版之舊,命為《煉芝圖》,其實頗有可以玩味之處。畫中一老人頭著綸巾,側坐於蕉葉之上,其前橫臥一嶙峋怪石,以為几案。石上橫陳古琴,包以錦繡,老人雙肘支琴,而注意力並不在琴上,而是雙目遠望,若有所思。畫面尤可稱奇的地方,是在老人前方有一銅爐,上煮桃花,一扇置於爐側,卻無人持扇祝風,頗覺荒落而奇詭。在老人身後,一童子持籐杖而立,相貌清奇,器宇不凡,這個童子微微低首,目光落在銅爐桃花之上,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也有些不可索解的意態。考老蓮之畫,與此題材類似者約有數幅,如舊藏於上海文物商店的一幅,亦畫一高士手持犀角杯而坐,其前銅爐內置靈芝數莖,一童子撥火侍弄,此畫中人物的注意力都在煉製的靈芝上,求仙避世之意豁然可曉。又如天津博物館所藏《餐芝圖》,一高士停阮餐芝,一童子撥火煉製,作者用意也是清楚的,無非是一種內心苦悶的派遣之法。而此幅作品中,置於銅爐之上並非靈芝,而是桃花。在歷來的記載和傳說中,桃實是作為長生永年的象徵,桃花也不免沾了仙氣,《神農本草經》就說桃花「令人好顏色」。可見在古人眼中,桃花亦是駐顏永命的仙家之選了。不過藝術家得世界總是獨特而微妙,用桃花替換了靈芝,用心不在焉代替了慇勤煉製,就更多了幾分荒誕和深情。我們亦不妨用陳老蓮自己詠桃的詩句,來體味他複雜敏感的心態:
何事生多艱,春閒便看桃。
繁華如可愛,那得恨常銷。
面對山河破碎、繁華消歇的現實,陳老蓮的一派衷情終歸於無可奈何的惆悵與哀怨,所以此畫較之陳洪綬一般意義上的煉芝圖,更加深切的表達了這位時時不忘故國的偉大畫家內心深處的深情與不安。此種心態,在老蓮晚年尤為典型,此畫正是其晚年所作,我們還可以從畫風和題款上得到驗證。
(二)
如果對陳洪綬的畫風進行粗略的劃分,大概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的陳洪綬,畫法多從晉唐而來,格調已經高過同時的人物畫家;中期的陳洪綬,作風更加細謹,人物造型誇張而奇特,用線方圓相濟,精力內含;晚期的陳洪綬作品,則已達至出神入化之境,運筆類高古游絲,勻淨粹雅,人物或怪異、或正常,率皆古雅軒昂,畫石頭不再點苔,也不皴擦,跡簡而意淡,具有無窮的內蘊。當然這種劃分並不能將陳洪綬的風格截然分開,在一個畫家的繪畫歷程中,探索,實驗都是正常的情況,風格漸變才是接近事實的情況,所以陳洪綬有些中年作品已經奠定了其晚年的畫風,而其晚年作品,不僅形式多樣,且又有時體現出中年時的某些特質。此幅《煉芝圖》即當屬其中晚期的人物畫風,此畫用線洗練,仍略存轉折輕重之變,內含剛健之氣。設色古淡,尤其是人物的面頰,幾乎無跡可尋,但膚色和質感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現。畫面不用皴擦,益覺純淨肅穆,在人物鬚眉和神情的刻畫上精到微妙,人物內心的苦悶惆悵正是畫家自身的寫照。陳洪綬高潔的內心和不凡的功力都在此畫中得到了展現。
(三)
此畫題款:「老蓮洪綬畫於青籐書屋」,這是他晚年常用的款識。關於青籐書屋,熟悉書畫史的人自然不會陌生,這是另一位才子畫家徐渭的舊居。陳老蓮之父與徐渭相友好,老蓮晚年即寄居在這位「病奇於人」的前輩畫家故宅裡。其時陳洪綬因為看透了朝局的腐敗無望,士人皆「謀身而不及國」,所以拂袖而歸,在青籐書屋中吟詩作畫,不久,明王朝也就隨之覆滅了。在為其繪畫的光輝所掩蓋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陳洪綬晚年真實的心境:
《青籐書屋示諸子》
竹匝我書屋,籐蟠我佛屋。
無酒索人飲,無書借人讀。
亂世無德人,無可邀天福。
天或誘小喜,大災而從速。
老人微懼焉,前途得無促。
佛法路茫茫,儒行身陸陸。
酣身五十年,今日始知哭。
對於現實的無奈和自身去就得迷茫一覽無餘,佛也儒也,已不能應對現實世界殘酷多變,分裂頹廢的精神和強烈清醒的意志成為晚明士人內心共通的特質。也正和此畫所表現的意境息息相通,甲申國變之後,陳洪綬作畫多署「老遲」,則此畫之具體創作年代,或在歸鄉之後、國變之前。
(四)
此圖舊藏青島博物館,後退還,在《青島市博物館藏畫集》和《陳洪綬全集》中均有出版,陳傳席先生在《陳洪綬全集》的後記中講到:「藏品購集來之後,我們作了真偽的鑒定,凡是可疑的作品(專家認為是為作),我們都毫不猶豫的去除了。有些是常見的,廣為流傳的,但這次專家鑒定為偽,我們也忍痛去除了。」可見此書收錄極為慎審。此作得以收入,是諸多專家對其藝術品質的肯定,且此作保存完好,品相精美,是一件非常少見的精品。

5:陳洪綬秋林策杖圖鏡心,尺寸:84.7×33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RMB 13,200,000 ,成交時間:2005.11.04,拍賣公司: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5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唐豫老師兄屬。陳洪綬畫。
鈐印:章侯、洪綬(另有四印,甚不清晰)。

老蓮罹家國之變,每於花消酒醒時以詩畫自遣,嘗填《南鄉子》云「剩水殘山更可憐」「置我西泠一釣船」。蓋傷心人別有懷抱者也。其畫,以人物、花鳥擅長,三百年無此筆墨。山水學藍田叔,未稱獨立卓行,如此軸之造意冷峻,煉境出奇,饒有精光四射,有霜葉下木,無風雲變色,景物鋪陳,能曲傳畫家心事,獨著五言之痛。不獨為陳畫山水第一,並世罕有其儔。
幽寂孤憤寫秋林

近有緣觀閱明陳洪綬《秋林策仗圖軸》,為絹本,設色。繪石坡高樹數株,葉落枝禿,殘紅點點,一策杖高士賞觀秋景。石橋下流泉潺潺,樹端白雲繚繞,遠水橫披,青山一抹,一派深秋幽曠景致。圖上自題:「唐豫老師兄屬,陳洪綬畫。」鈐「章侯」白文方印,「洪綬」朱文方印。此圖見載於翁萬戈先生所編著《陳洪綬》中卷第241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版)翁先生定名為《山水人物軸》,考為約畫於順治七年(1650),陳洪綬時年53歲。唐豫字九經,是陳洪綬晚年密友。順治六年(1647)陳洪綬為至友南生魯作《生魯居士四樂圖卷》(蘇黎世科特伯格博物館藏),唐豫在圖上題識:「予友陳章侯下筆妙天下,更不肯為人輕設一筆。獨見我生魯先生,忻然為繪四圖,且素題於予。」鈐「唐九經」、「豫公」等印。可見陳洪綬晚年與唐豫、南生魯等常有酬酢之作。
陳洪綬生活在天崩地裂、清移明祚的社會劇變時代。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王朝滅亡。五月,清軍攻佔北京。順治三年(1646)五月,清軍攻陷陳洪綬家鄉紹興,陳洪綬曾被清將軍固山擒俘,幸設計逃脫。夏天避亂至紹興城南雲門山上,於雲門寺剃髮為僧。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從薄塢移家紹興,重又返俗。生活十分清貧,只能以賣書畫謀生,不時還向友人借貸度日。陳洪綬晚年經歷了故國覆亡的危難,自己又無力回天,內心充滿著憂憤、痛苦和自責的心情,在出家為僧後,即自號悔遲、老遲、悔僧等。他來往於紹興、杭州,志與願違的甘當畫師,潛心於書畫,成為他創作活動最為活躍的時期。陳洪綬曾在順治七年(1650)所寫《游淨慈寺記》中說:「老悔一生感慨多在山水間。何則,既脫胎為好山水人矣,每逢得意處,輒思攜妻子,棲命骨肉歸於此。魂氣則與雲影、山聲、水光、花色共生滅,吾願足矣。」(《寶綸堂集》卷二)《秋林策仗圖軸》清幽廖寂的景致正是他借山水抒發孤憤情致的載體。
陳洪綬山水畫師承淵源較之他的人物畫範圍更為廣泛,清毛奇齡在《陳老蓮別傳》裡,有一段詳盡的分析,談到其山水畫時說:「金碧宮台、林泉、湍峙、長坡、豐卉,法大小李將軍,雲山法荊浩,溜水法河陽郭熙。」觀陳洪綬山水畫,確是以取資唐宋諸大家為主,他的多幅山水畫上題仿趙大年、仿趙千里、仿李唐筆意等。而他在理論上主張融合唐、宋、元各大家,他曾論畫道:「如以唐之韻,運宋之板、宋之理,得元之格,則大成矣。」(陳撰《玉幾山房畫外集》載陳洪綬論畫)此外,陳洪綬少年時曾向蘭瑛學習畫藝,蘭瑛的山水畫融宋入元,尤得力於黃公望,兼取王蒙、倪瓚、蘭瑛的風格對稱洪綬不能不存在潛在的影響。通觀陳洪綬晚年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技法風貌。一種以師法唐、宋人的勾斫法為主,略加渲染,很好皴擦,氣格古拙簡潔,並有濃重的裝飾意趣。如約畫於順治六年(1649)的《蕉林酌酒圖軸》,(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即為典型。另一種則將勾斫和皴擦、渲染法結合起來,參入了元人的筆意,在古拙簡勁中含虛和蘊籍的筆墨韻味。陳氏約在順治六年(1649)所畫的《雅集圖鑒》(上海博物館藏)和《梅花書屋圖軸》(安徽省博物館藏)裡的樹石畫法,即有這類風格的特點。
《秋林策仗圖軸》的樹石畫法與上兩圖頗為同調,且體現出陳洪綬晚年筆法特點,即從中年較為方折勁健轉向方圓結合,更多圓潤柔婉的韻致。若圖中岩石的勾皴兼用披罵、折帶和橫皴等皴法,皴中帶干筆擦染,筆墨沉凝而虛和,頗有王蒙和倪瓚的筆意。樹木的勾皴也並非一味的方硬,而是勁拔的勾皴與虛淡的皴染並用,使樹木更有一種圓轉之感。圖中的人物線描圓婉,轉筆不生圭角,這與他同年所畫《陶淵明故事圖卷》(美國檀香山美術學院藏)中的人物筆法同出一轍。這一幅作品反映出了陳洪綬晚年融會唐、宋、元技法要素,達到圓熟自如、爐火純青的境地,是他傳世少見的山水畫之精品。

6:陳洪綬米顛拜石圖立軸,尺寸:115×47.3厘米,估價:RMB 8,000,000 ~ 10,000,000,成交價: RMB 11,760,000 ,成交時間:2010.11.21,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鈐印:陳洪綬印、章侯
題識:老遲洪綬畫於青籐書屋。
鑒藏印:明珠歸藏
羅振玉(1866-1940)題籤條:陳老蓮高士畫米顛拜石圖。上虞羅振玉題。 鈐印:羅振玉印 。

按語:米芾愛石,見奇者輒拜,此幀即寫其顛狀。人物長面豐頤,相貌奇古,躬背作揖,神情虔敬。衣紋屈筆勁勾,鋒芒畢露,與石皴雖粗細有別,而峻嶒遒勁之趣一致。二小童一前趨,一後瞻,使畫面又多了一重變化。陳老蓮入住青籐書屋,已是四十多歲以後,故此圖為其盛年所作無疑。曾多次出版,可稱名品。

7:陳洪綬水仙靈石圖立軸,尺寸:48×26.5厘米,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RMB 10,350,000 ,成交時間:2011.12.30,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此華韻清冷,開與梅花俱。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洪綬作與十八叔。
鈐印:章侯(朱)。

8:陳洪綬文姬歸漢圖立軸,尺寸:121×48厘米,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RMB 9,200,000 ,成交時間:2018.12.08,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洪綬。
鈐印:陳洪綬印
鑒藏印:陳美麟印、美麟珍藏、藏之倉谷、周倉價珍、蔣偉鑒賞、雁蕩周氏昌谷、周倉谷璽
題跋:
1.陳老蓮文姬歸漢圖真筆。謝稚柳鑒題。鈐印:謝椎柳、丙子八十七
2.此陳洪綬中年所作文姬歸漢圖,畫筆極精,原為故友畫家周昌谷所藏,讀此畫如見故師故友,不勝感歎。庚辰(2000)金秋,雲間程十發題。鈐印:十發、程印。

明代早中時期,「古意論」是人物畫壇的主流,以形為主,摹古溯源的風氣下使人物畫壇缺少一定活力,而陳洪綬造型大膽、誇張怪誕的人物風格打破了當時明末清初畫壇的風氣,他筆法高古,以嚴謹的態度、精妙的筆墨、古樸清簡的美來表現出淡雅的形象,創造出了人物畫中前所未有的新形象。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與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謂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
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成就,壯年時已由「神」人「化」,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在「化」境中不斷提煉。本幅《蔡文姬歸漢圖》,畫幅主要人物就是行將回歸故鄉的蔡文姬,老蓮筆下的文姬沒有去強調她的美貌,反而將她畫成了一個被離別壓垮了脊背、面容痛楚的母親,「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左賢王面對愛侶歸去,蹙眉扼腕,悲傷卻又無奈,只有避開文姬的眼神。稚子抹淚奔向母親,痛哭哀嚎。一旁的漢使看得此景不禁慨歎。老蓮勾畫極細的面容輪廓及鬚髮時,下筆沉著,不急速溜過,以圓轉流暢的高古游絲描勾衣紋,用線上柔潤且高古老練,畫面悠然,著色清淡。樹石一色,樹石相連也是老蓮常用畫法之一。用筆古樸,間以石綠點苔,打破實線的古板,又不失原本的厚重。
文姬歸漢是常見人物畫題,歷來畫家多寫大漠駝隊風雪歸人,或重魏王漢使威儀,場面宏闊,而本作陳洪綬卻另闢蹊徑,此離別場景寫前人之不敢想不敢畫,人物傳神入微,想見當時情境,當如此畫,可謂深達人心。人言老蓮天真率性,道法自然,突破陳規自成一家,非單指其人物奇駭誇張,其題材選擇上亦可見一斑。
本作有謝稚柳題:「陳老蓮文姬歸漢圖真筆,謝稚柳鑒題」,程十發:「此陳洪綬中年所作文姬歸漢圖,畫筆極精,原為故友畫家周昌谷所藏,讀此畫如見故師故友,不勝感歎。庚辰金秋,雲間程十發題」,又為著名畫家周昌谷舊藏,可見本作乃陳老蓮難得精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