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翠石雙雀圖》(共6張圖片)
  • 24年6月2日 15:1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潘天壽《翠石雙雀圖》

潘天壽示範作畫

文革前的十年是潘天壽個人創作全面繁盛的十年,《靈巖澗一角》、《小龍鍬一截》、《雨後千山鐵鑄成》等許多重量級的成果都在這一時期問世,並隨著時間推移達到頂峰。其最主要的理論建樹《聽天閣畫談隨筆》(1960年)也在這一時期完成。作為「新國畫運動」的旗手,潘天壽在這一時期創作了許多以山水畫、花鳥畫為核心的作品,找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畫面中「造險」與「破險」技法。

潘天壽《翠石雙雀圖》

潘天壽 《翠石雙雀》

紙本立軸 1964年作

出版:

1.《浙江書畫名家錄》P84,西泠印社出版社,2001年。

2.《西泠情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

備註:高冠華上款。高冠華(b.1915),江蘇南通人,1940年畢業於國立藝專並留校任教,潘天壽先生入室弟子。

96.5×45 cm

畫面正中一塊巨石,奇崛、孤兀,呈不規則矩形,幾乎填塞了整個畫面,不過石塊上的雙雀和石下的野草又平衡了畫面,不僅使畫面轉危為安,且獲得與眾不同的新奇意境。

矩形石塊與以圓渾為主的雀鳥之間體塊的關係,構成形式上的對比,野草、苔點與石塊亦構成大與小的對比,各種對比在構圖上形成一種張力,使簡單的畫面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

畫法上,石塊以線條勾出,力道雄健,表現出堅硬的質地,石面不加皴擦,以淡赭石敷染,以墨點點苔。石上的兩隻雀鳥姿態各異,這種全身通黑,略加留白,黑白相映的造型源於八大,有稚拙之趣。

潘天壽《翠石雙雀圖》

八大山人 《石雀圖》

以線為主、書法用筆入畫,構圖概括簡約,風骨遒勁,與八大山人頗有相似。其趣味性的物象描寫,「奇」與「險」的構圖特徵,傳遞著情感,表達著精神氣節。用筆精煉而果斷,霸悍而有控制,剛直、雄健、老辣、凝練,沒有了古代文人畫的荒疏野逸而保存了雅致,帶有現代的積極樂觀,同時又多一份沉靜。表現了現實生活中欣欣向榮的一面。

潘天壽《翠石雙雀圖》

高冠華

高冠華是潘天壽的入室弟子, 其青少年時期靠在裱畫店目識心記、頑強自學走入中國畫門徑,後以插班生考入杭州藝專。抗戰後,高冠華成為潘天壽在國立藝專實行教學改革後的第一屆國畫系畢業生,並被破例批准留校擔任本科生班的教師。高冠華得到了潘天壽,徐悲鴻,豐子愷等前輩鼓勵。潘天壽題畫贈送高冠華,自是對於這位得意門生的契重和獎掖,而畫面中爭鳴的雙雀,寄寓了師長拳拳的希望。

潘天壽以「雷婆頭峰」署畫時間段大約在1959年至1966年,而又以1961年以後署款最為頻繁。由於這一時期畫作水平最高,「雷婆頭峰壽者」也成為他許多代表作的款署,《雁蕩山花》、《雨霽》等一大批堪稱經典的畫作均署此款。

潘天壽《翠石雙雀圖》

《翠石雙雀》 款識一

雷婆頭峰只是潘天壽的故鄉–浙江省寧海縣回浦鄉冠莊附近的一座小山。相傳雷婆婆曾在此降妖伏怪而得名。雷婆頭峰貌不驚人,唯有山頂的一片亂石群巍峨崢嶸,蔚為壯觀。潘天壽在家鄉度過青少年時代,他和夥伴們常去雷婆頭峰踏青遊玩,家鄉的青山秀水哺育、熏陶了他的藝術靈性,他曾風趣地說過,他就是雷婆頭峰的一塊石頭,不言而喻,以「雷婆頭峰壽者」自號,也寄托著他熱愛故土的深摯感情。

潘天壽《翠石雙雀圖》

《翠石雙雀》 款識二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