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雕塑的起源
  • 16年10月29日 07:3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名人雕塑的起源,所謂傳統文化,它應該是在一個連續的時空中不斷演變的文化現象,而這個文化現象應該具有文化產品以及生產這些產品的生產者的規模上的量。譬如說西方的油畫,它具有源頭、發展、演變的連續性,其輝煌的文化景觀是靠各個時期大量的作品與大師呈現出來的。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名人雕塑的起源。

在歐洲大陸。早在公元前四-三世紀,希臘化藝術後期出現歌頌哲人、詩人的肖像。隨後的古羅馬時代,王宮貴族出於自己統治目的的需要,請雕塑家直接為其造像,隨即形成了肖像雕塑史上第一次高潮。每一尊肖像都是具體的人,有具體的身份,甚至有擺放的具體地點。最為普通的材料為大理石、青銅。羅馬時代的肖像從內容、形式、材料以及服務對像、審美標準等方面進行了一次性定位,以後的歷史演變並沒有本質的突破。肖像雕塑畢竟是屬於現實人的藝術,在"神"的時代相對受到限制,在經過了中世紀的低潮之後,文藝復興使肖像藝術得以復甦,並在十八、十九世紀再次進入高潮,所涉及的人物從統治者、科學文化人名人推至普通老百姓。所有的雕塑家都程度不同地為人塑過或刻過肖像。羅丹推崇的烏東是這段高潮中的肖像巨星。就是在傳統與現代猛烈撞擊的二十世紀肖像雕塑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除了羅丹是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產生的肖像巨星之外,現代主義雕塑大師中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曼祖,其肖像作品也相當典範。

當然,說中國古代沒有肖像雕塑傳統並不能否認中國古代某時期、某地的作品具有較強的肖像特性,這種所謂的肖像特性就是說作品背後具有堅實的生活原型依據。在浪漫、流暢的春秋藝風和粗獷、奔放的漢風之間夾進了一個現實與理性的秦兵馬俑,無疑是令人驚奇的。秦兵馬俑強烈的現實性決定了它的肖像特性。從時間上看,它比羅馬肖像稍早,但這種肖像性並沒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傳統。究其原因,可能是肖像雕塑誕生與存在取決於帝王及統治者們的審美取向。中國的王宮貴族自有帝王觀和藝術觀。與西方相比,同樣是出於顯威、歌功頌德的目的,中國的王宮貴族往往迴避了西方式的直接塑造自己而採用了龍鳳、獅子、麒麟等瑞獸以及僕人、軍隊、武士來烘托自己的偉大與神聖。看來,中國古代雕塑家要給帝王及達官貴族直接造像是不太可能的。他們所能充分發揮人物塑造才能的領域是僕人、藝妓、士兵等普通人,所以我國古代各種陪葬俑能充分地顯示生動的生活氣息及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能呈現出本文提及的肖像性。同樣,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發揮現實描寫才能的是供養人,羅漢次之,然後是菩薩,創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像山西平遙雙林寺的供養人以及羅漢堂中的羅漢,都可以稱之為價值極高的肖像。大足石窟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

中國古代沒有肖像雕塑傳統的結論並不否定中國古代雕塑營養對當今肖像創作的滋潤。事實上不少雕塑家已經在肖像創作中做過吸取民族傳統的精彩實踐。可以斷言,幾千年的傳統寶庫曾經、正在並繼續哺育中國雕塑(包括肖像雕塑)不斷演繹。

以上就是關於“名人雕塑的起源”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