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共6張圖片)
  • 18年1月26日 10: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齊白石《知了三貝》,2010年榮寶506萬元成交

  在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齊白石無疑是一個奇跡。然而白石老人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關鍵是他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同時又高於生活。可以說,這方面白石老人是典範。

齊白石《蠅》鏡片,尺幅7×9.7厘米,1997年嘉德19.8萬元成交,張宗憲購藏

齊白石《喜蛛》,2005年中國嘉德107.8萬元成交

齊白石《水族圖》,2014年保利333.5萬元成交

齊白石《群蝦圖》,2014年朵雲軒345萬元成交

齊白石作品郵票(上排左起第四枚為《蛙聲十里出山泉》)

  在白石老人的繪畫中,影響最大的當推白石老人的花鳥魚蟲,他曾立志“為完蟲寫照,為百鳥傳神”。他的花鳥魚蟲題材極為廣泛,有專家統計,齊氏畫花草“不下一百種”;他常畫的鳥至少在30多種以上。能畫這麼多的花草和花鳥,古往今來還無人與之匹敵。 

  同時,齊白石於工筆、寫意、花鳥、山水、人物、魚蟲、書法、詩詞、篆刻無所不涉,是一位全才藝術家,這在近現代畫家中又是極為罕見的,尤其是水族與昆蟲的創作最為精彩,既借鑒前人,更注重現實生活的經驗和細緻入微的觀察,他的畫案上,總是在大碗裡養著長臂蝦,晚年更是畫出了蝦的透明感,分出蝦身各部的軟硬濃淡,寫出蝦腹部的蠕動姿態,長鬚開合的搖動感,賦予了蝦鮮活的生命。民間只要提起畫蝦就會聯想到齊白石。 

  1951年,有一次著名作家老捨到齊白石家做客,他從案頭拿起一本書,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想考一考齊白石,看齊白石怎樣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由於詩裡有無形的聲音、有動詞、有距離、有地理環境、有特定情調,要把這些變成一幅畫,其難度是可想而知。齊白石接題後深感棘手,在家足足苦思冥想了三天才動筆,但大師畢竟是大師,再難的題也難不倒白石。白石老人憑借自己幾十年的藝術修養和對生活的經驗,以及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畫出了令人叫絕的佳作。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通過酣暢的筆墨表現出來。畫面上沒有蛙,只有幾隻活潑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歡快地游動著,而這蛙聲也非是即時可“聽”見的,運用了這種特殊的聯想和想像手法,準確完美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成為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這幅經典之作後被國家郵政局印成郵票,傳遍了全世界。 

  更讓人驚歎不已的是,在1997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曾經推出過齊白石的一幅《蒼蠅》作品,儘管作品尺幅極小(尺寸7×9.7厘米,約0.06平方尺),僅一張名片大小,卻引起了海內外各路藏家的廣泛關注,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齊白石唯一一幅蒼蠅題材作品,也是最小的一幅畫。特別是畫上齊白石的題跋妙趣橫生:“庚申冬十月正思還家時也,四出都門道經保定客室有此蠅,三日不去,將欲化矣。老萍不能無情,為存其真……此蠅比蒼蠅少大,善偷食,人至輒飛去,余好殺蒼蠅,而不害此蠅,感其不騷擾人也”。此幅最後被香港大收藏家張宗憲以19.8萬元收入囊中,有人說,這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一隻蒼蠅了。 

  然而8年後,也就是2005年中國嘉德秋拍會上,中國嘉德推出了齊白石的一幅《喜蛛》,該作題材獨特,特別是白石筆下的喜蛛代表了喜從天降。有趣的是,《喜蛛》尺幅居然比之前《蒼蠅》還要小(尺幅6×9厘米,約0.05平方尺),經過激烈競投,最後以高達107.8萬元成交,價格突破了百萬元大關,轟動拍場。 

  以上這些都表明,白石老人能畫出人見人愛的作品,與他深入生活,細心觀察實物有很大關係,白石老人創作態度是“摹而肖之而不套,師法有所短,含之而不誹”;論畫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對藝術創造主張“畫家先閱古人真跡,然後脫盡前人習氣,別創畫格,為前人所不為者”。 

  據說有時為了畫一種鳥,他家裡沒有的,會到別人家裡或外面去觀察,然後進行加工提煉,故作品造型簡練、神態活潑、構思新穎、色彩豐富。也使得白石老人的作品成為經久不衰、雅俗共賞的收藏品。所以,白石老人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態度是很值得細細體會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