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古絲綢之路東西文化交流見證的虞弘墓、安伽墓和史君墓三個古墓
  • 16年5月25日 12:2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虞弘墓、安伽墓和史君墓三個古墓是古絲綢之路東西文化交流見證的重要的考古發現,見證了中國自古就有對外貿易和文明的傳承和對碰。三座古墓都有精美的石雕雕塑。
虞弘墓,被評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是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貴的資料。 1999年7月,山西太原王郭村發現了一座隋代的大型墓葬。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是研究北朝至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據。墓主人叫虞弘,中西亞的魚國人。出使北齊時被留任,掌管入華外國人事務。59歲死於太原。
虞弘墓的墓主人石槨通高217厘米,通長295厘米,通寬220厘米。外觀呈仿木構三開間、歇山頂式殿堂建築,由長扁方體底座、中部牆板和歇山頂三大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又由數塊或十幾塊漢白玉石組成。頂部由三塊漢白玉石組成,總長295、寬220、高51厘米;石槨中部由9塊高96、厚12.5、寬47-102.5厘米的漢白玉石板構成。經測量,石槨中部總長為246、寬137、高96厘米;石槨下部是底座,底座先用前、後、左、右四塊漢白玉石板組成框架,上架兩根漢白玉石樑,樑上又鋪6塊漢白玉石板,組成底座面。石槨上的浮雕畫面施彩並局部描金。內容有宴飲、樂舞、射獵、家居和行旅等,具有濃厚的中亞和波斯風格以及鮮明的祆教性質,展現了墓主不同尋常的外來文化背景,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反映中亞古國和東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安伽墓
安伽墓所在的西安東北郊即漢長安城東郊為漢代至西晉時期居住在都城長安城中的居民的主要墓葬區之一,墓葬坐北朝南,方向180度,墓葬全長35米,由斜坡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磚砌拱形甬道及磚砌穹隆頂墓室組成。墓主人安伽生年當在北魏孝明帝神龜元年(518)死於北周靜帝大象元年(579),六十二歲,為昭武九姓之安國後裔。
北周史史君墓
史君墓為北周涼州薩寶,是「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國人。史君墓墓主人的棺槨外四周有關粟特民族的石刻浮雕,對研究和瞭解粟特民族的喪葬習俗、文字、生活等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北周史君墓》中北周史君墓位於今西安市未央區大明宮鄉井上村東,西距漢長安城遺址約6.6千米,南距唐大明宮遺址約1.6千米,與北周安伽墓相距約2.5千米。2003年6—10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對該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石門、石堂、石榻、金戒指、金幣和金耳環等十分珍貴的文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