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竹雕有收藏價值?
  • 16年4月20日 11:4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竹刻屬於「文玩清供」,以插屏、筆筒、臂擱、根雕為主,是古代文人、雅士、畫家等清流既實用又賞玩的東西,尤以明清竹刻為佳。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會上,一件清代竹刻名家顧玨的竹刻筆筒成交價高達1045萬港元,直接推動了竹刻收藏的繁榮,連號稱「無一款凡物」的上海博物館,也陸續購進260多件。那麼,什麼樣的竹雕有收藏價值?

雕制竹刻分幾個層次:一是竹皮「留青」,竹子皮薄如紙,新伐下來的竹子皮呈青綠色,雕刻時在竹皮上巧做功夫即為「留青」,這種技法是竹刻的巔峰。刮去竹皮後下面一層為「篾青」,是竹子最細密的部分,常被用來做浮雕和透雕,最常見的竹刻筆筒即出於此,篾青的特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變紅,而且越老越紅,越把玩摩挲顏色上得越快,給人艷而不俗的感覺。剖開的竹板叫「竹簧」,主要用來雕刻臂擱,也就是繪畫、寫字時墊在手臂下的擱板。最後是竹根,上好的老竹根肉質厚實,中心充實,是清朝竹刻匠人喜用的竹料,可以酣暢淋漓地施展雕工技藝,創作出惟妙惟肖的作品。

所謂的竹刻名家,主要指明清的朱松鄰、朱小松、朱三松「嘉定三松」,封錫爵、封錫祿兄弟,吳之幡、周芷巖以及「留青」竹刻祖師張希黃,還有顧玨等大師級人物。他們的作品通常都留款,即使無款無識,也能從鮮明的雕刻風格上鑒別出來。他們常用的技法是深刻、浮雕和圓雕,因為幾百年前的工具和製作環境遠遜於今,名家作品大多古樸木拙,並且吸收國畫的「留白」,往往一件竹刻上只是寥寥幾刀,較之現代用電腦鏍機刻出來的東西格外大方雅致。

和古代書畫一樣,一件能夠拍出天價的竹刻定然傳承有序,不同的是,書畫的傳承通過上面的藏印得知,竹刻則通過藏家口口相傳,竹刻背後總有一個故事、一段傳奇。同樣,有了確切的傳承記載,作品也就鮮活起來,收藏價值也就更高。

以上是由古董台灣搜集整理的「什麼樣的竹雕有收藏價值?」的相關知識,更多收藏知識,請持續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