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這件清末時期雕花繞線板(見圖),長12.8、最寬處7.8厘米,楸木材質,整體呈銀錠形。因楸木結構勻細,耐腐朽,故百餘年來無變形開裂,且無異味,浮雕上的金漆幾無褪色。
該繞線板雙面蘇工精雕,一面雕有花枝纏繞的石榴,寓意多子多孫,另一面雕有綢緞包裹的書籍和線香,寓意書香門第。以“小、巧、靈、精”著稱的蘇工作品,一直讓人為之傾倒,這件線板上的浮雕佈局勻稱,刻畫細緻,用刀老辣。需要說明的是,蘇工並非專指蘇州的雕刻,其更大的內涵是指雕刻界的一種匠人精神。其線條流暢,用刀穩健,深淺勾勒自如,可賦予浮雕圖像很強的立體感。所謂慢工出細活,精益求精,蘇工精緻的作品常需要長時間的推敲琢磨,它代表一種工藝的極致和追求,是時代賦予蘇州的專利,但並非局限在蘇州的雕刻手藝人。
世事滄桑,斗轉星移。摩挲這件精緻的線板,不免想起吳伯簫筆下的《記一輛紡車》。物質匱乏的年代漸行漸遠,唯有那那優美的“白鶴亮翅”“沙場秋點兵”情景,以及“跟困難作鬥爭,其樂無窮”的樂觀精神,永遠留在記憶深處。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