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定宋代定窯白瓷的真假
  • 24年6月3日 22:3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如何鑒定宋代定窯白瓷的真假,宋代定窯白瓷造型與五代時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豐肩,平底,底加圓餅狀實足,有的為玉璧底。唐代定窯白瓷大多與當時邢窯白瓷相似,胎骨斷面較細,胎色潔白,另有一類胎骨比較厚實,斷面比較粗,但燒結較好。那麼如何鑒定宋代定窯白瓷的真假呢?

鑒定定窯白瓷主要從以下6點入手

一、看造型

品種較為豐富,盤、碗、燈、爐、盒、瓶、枕、樂器等,幾乎應有盡有。盤、碗生產量最大。窯址遺存的瓷片中,約有80%均為盤、碗。盤、碗有尺寸較大的,如碗有口徑近30厘米的,則為其他窯中少見。瓶的種類亦較多,有直頸瓶、淨瓶、梅瓶等多種。枕有白釉孩兒枕、剔花腰形圓枕,另有十餘件,均為明代所仿。樂器有白釉和黑釉畫花腰鼓,前者早年出土一件,已流散國外。市面上流通的 多半是仿製品。

二、看胎釉

定窯瓷器多為白胎,尤其宋代產品,幾乎都是白瓷胎,胎質十分堅硬。這是因為原料中含氧化鋁量較高。不但如此,而且定窯的許多窯具也是白瓷胎,使用的原料與制瓷的原料一樣。定窯窯址堆積白花花的一片,自胎窯具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種原材料上的使用過度,也是造成後來定窯衰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定窯瓷器釉多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醬釉、褐釉、綠釉等品種。宋代白釉顏色偏黃,這是因為,宋代定窯改用煤作燃料,用氧化焰燒成,釉中所含微量鐵元素生成三氧化二鐵所致。宋代定窯白釉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所謂的“淚痕”。這是鑒定定窯瓷器尤其要仔細觀察的重要特徵。

三、觀察裝飾物

定窯瓷器裝飾方法有印花、刻花、畫花、剔花、金彩等。定窯印花裝飾出現於北宋中期,一出現就收到市場的追捧,這在中國陶瓷史上尚有其他實例,如後來元代青花的突然成熟出現等等,均與其特定的環境有關係。古定州石刻藝術發達,緙絲藝術也很有名氣。石刻的工藝基礎,緙絲成熟的圖案,遂使定窯印花層次分明、線條清晰、佈局工整,成為定窯瓷器中首屈一指的產品,這一特徵也是鑒定定窯白瓷的重要依據。

定窯印花題材以花卉、飛禽、走獸、游魚為主,人物紋比較少見,僅見於少量的嬰戲紋。花卉以牡丹、蓮花居多,菊花次之。飛禽以孔雀、鳳凰、鷺鷥、鴛鴦、雁、鴨為主,多與花卉組合成佈局工整的圖案。從圖案中,我們也能識別定窯白瓷真偽。

 

定窯白瓷四、看覆燒工藝

定窯瓷器於宋代曾採用覆燒工藝,其目的一是增加窯內裝燒量,二是防止一些大件器皿主要是碗、盤變形。採用此工藝燒造的瓷器,其口緣部位一周均無釉,文獻中稱其為“茫口”。傳世品中有後鑲銅口、銀口和金口的,其中鑲銅口的最多。

五、觀銘文

定窯底款有刻文字的,其中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藥局”“五王府”“食官局正七字”“易定”等多種。上述款識,均是未燒之前刻於胎上的,其中 “官”和“尚食局”“五王府”均在窯址中出土過瓷片。此外,定窯傳世品中還有宮廷玉工刻款的,其銘文均與宮廷建築有關,如“奉華”“風華”“慈福”“聚秀”“禁苑”“德壽”等等,其用途十分明顯,當為皇宮中分配到各殿中使用的標記。仿製的定窯白瓷則沒有這樣的銘文標示。

六、仿品特徵

仿定窯始於元代,山西霍縣窯即以仿定窯而頗有名氣。據明代萬歷時文獻載,有制陶藝人能仿定窯瓷,如周丹泉等,但其傳世品目前無法確認。故宮藏有明代仿定窯產品,盤、碗、枕均有,但具體時代難確認。清康熙以後,景德鎮有仿定窯產品,釉偏黃,多印花,無竹刷紋和淚痕,極易與真品區分。

以上就是關於“如何鑒定宋代定窯白瓷的真假”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