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鑒賞家張浦生介紹中國彩瓷發展的三個高潮(共3張圖片)
  • 23年7月11日 10:0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最早的彩瓷始於六朝早期,它是中國傳統繪畫與陶瓷工藝的結合,其發展脈絡也是中國繪畫史的補充。
張浦生拿出第一塊瓷片,據他介紹是六朝早期的彩繪龍紋盤片。只有半塊巴掌大小。雖是碎瓷片,但碎瓷中央仍可見一條完整的龍的圖紋,說是龍,筆觸極其簡練,只有寥寥數筆,寫意到像一條小蛇。張浦生說,通過觀察這塊碎瓷,可知其畫風很顯然繼承了楚漢時期的彩繪漆器。他曾拿著這塊碎瓷去做過科學測試,包括成分分析、胎釉分析和熱射光,發現這塊瓷片距今約1500年,其繪畫材料由錳、銅、鐵構成,燒造溫度達到1100攝氏度。他據此推斷,中國最早的彩瓷始於六朝早期。
張浦生介紹中國彩瓷發展的三個高潮 

 中國彩瓷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高潮,第一個高潮是唐代長沙窯。與之相對應,張浦生拿出一塊他從長沙窯窯口撿來的唐代長沙窯彩繪翠鳥紋碗片。畫面中央是一隻翠鳥和幾株搖曳的青草圖紋,畫面色彩略顯單調,僅有綠、黑兩種顏色,據他介紹,綠顏色的原料是銅,黑顏色的原料為鐵。

  第二個發展高潮是宋代的磁州窯和吉州窯。磁州窯的窯口在河北,吉州窯的窯口在江西。「宋代彩繪瓷比六朝、唐代彩繪的進步之處在於,六朝、唐代彩繪是青釉彩繪,到宋代磁州窯它變成白底彩繪,即所謂的『白如粉,黑如漆,黑白分明』。」張浦生說,他收藏的磁州窯「白地黑花垂釣圖瓷枕片」和吉州窯「米白地褐彩奔鹿圖小瓶」即是這一時期這兩個窯口彩瓷的典型代表。

  此外,同為宋代瓷,南北方不同窯口的磁州窯和吉州窯瓷器放在一起比較,其風格也相去甚遠。「北方畫風粗獷豪放,南方則顯得纖細秀麗;北方磁州窯是白如粉、黑如漆,南方吉州窯的白就變成灰白、米白。」

  到了元、明、清是彩瓷發展的第三個高潮,以江西景德鎮為代表。景德鎮原來叫昌南鎮,北宋後期景德年間改為景德鎮。因南宋王朝遷都杭州,景德鎮瓷器發展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機遇,中國制瓷業的中心就此轉移到景德鎮。1990年代後期,張浦生從景德鎮珠山御窯廠撿到一塊成化斗彩蓮花紋高足杯的碎片,雖殘缺不全,且由碎成多瓣的瓷片黏合而成,卻也小巧精緻,尤其色彩鮮艷飽滿,其繪畫技藝和色彩多樣性都超出過去一大截。透過它,隱約可以想見歷史上品相完整的成化瓷的卓越風姿。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