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瓷器圖片(1張圖片)
  • 22年12月13日 12:5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遼代瓷器圖片

遼代瓷器圖片,遼代瓷器的產生,跟當時遼和北宋之間訂立澶淵之盟有關係。公元1004年,即景德元年,這一年簽訂的澶淵之盟,遼國得了便宜,坐享歲貢,每年宋朝政府該給多少錢就給多少錢,該給多少東西就給多少東西。這個大的政治前提的出現,為瓷器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生產基礎,遼代的瓷器也得以發展。今天能夠發掘出來的遼代的瓷窯大約有七座,離北京最近的一座就在北京門頭溝。

遼代的陶瓷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河北等地都曾有發現。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民族風格。遼代陶、瓷器製作基本承襲唐代陶瓷工藝,和北宋中原地區的陶瓷製作工藝屬同一系統,低溫釉陶以單色居多,三彩陶器亦稱“遼三彩”。此外有黑瓷及綠釉器等。有些器形具有契丹族的民族特色,如雞冠壺、長頸瓶、鳳首瓶、穿帶壺、雞腿瓶、海棠花式長盤,注壺等。巳知燒造遼瓷的窯址有: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的“林東遼上京窯”,“林東南山窯”、“林東白音戈勒窯”,內蒙古赤峰市的“赤峰缸瓦窯屯窯”,遼寧遼陽市的“遼陽江官屯窯”及北京市西郊的“北京龍泉務窯”等等。遼代瓷器以白瓷和彩色釉陶(即“遼三彩”)為主,處於唐、宋瓷器的過渡階段。遼瓷的部份器形帶有契丹民族的特色。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河北等地都曾有發現。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有白瓷、黑瓷和低溫釉陶等。白瓷以仿定為主,胎緻密,色純白。晚期白釉黑花較好。低溫釉陶以單色居多,三彩陶器亦稱“遼三彩”。器物造型有其獨創的風格,如鳳首瓶、長頸瓶、雞腿壇和雞冠壺等,都是中原地區所罕見。有些品種的造型來自契丹族傳統的皮容器和木容器,如雞冠壺造型具有明顯的皮革容器的痕跡,有的甚至把皮條、皮扣、皮雕花、皮繩環梁都一一表現出來,清楚地保留的遊獵生活的形跡。

遼瓷,是中國古代陶瓷史上一朵意蘊迷人的奇葩。它是遼代在繼承唐朝的傳統技術,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區的新工藝的基礎上又發展創新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陶瓷。其白山黑水般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遊牧民族特點,反映了古代契丹族勇猛、剛烈、剽悍的部族氣質,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凝聚和縮影。在契丹人的祖居之地——遼河源頭老哈河(土河)流域,近些年來,零散地出土過許多精美的遼瓷……

這些瓷器當年都是披髮左衽的契丹人在這片土地上簡樸生活的普通擁有。千百年後被農人在民間偶然遇到並挖掘。當上世紀八十年代文保部門搞文物普查,到老哈河流域各個小村徵集文物,人們紛紛把這些寶貝拿了出來。杯盤碗盞、碟盆盂盒、壺瓶壇罐……這數百件精美的遼瓷,數以千計的遼瓷殘品和標本,演示過當年遼代一幅多麼立體而又龐雜的社會生活圖景啊。

不管是裝酒,盛水,儲存馬奶和牛乳,還是用作餐飲,那些茶、綠、黃、褐、青、白和三彩等器形紋飾繁雜、顏色用途不一的瓷器,都曾在各自的位置上富有靈性地陪伴過人們的生活。可以想像,當一個瀰漫著水汽的早晨悄然來臨,土河居民的日子也靜靜綻放在氈帳內外的瓷光之中;健美的契丹女子背起長頸瓶到河邊取水,閃爍不息的水波漫過瓶沿,濺濕了古代的一片陽光;打獵男子背起箭囊跨馬而去,背上斜背的那只裝滿了水的雞冠壺格外耀眼;一大戶人家的氈帳裡,一男侍已立身恭候在陳設有盛滿食物的桌旁,等候主人到來,桌上的盛食器品類上乘,釉色簇新。

以上就是關於“遼代瓷器圖片”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