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洪武官窯青花瓷鑒定
因缺少可靠的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洪武官窯的設置時間及燒造情況,歷來是陶瓷史研究者未解開的研究課題,但隨著20世紀70年代考古實物的不斷出土,洪武官窯已不再撲朔迷離,逐漸開始清晰起來。目前尚未有正式發掘洪武官窯的報告問世,我們僅能根據已發表的零散資料,對其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
明洪武紅彩雲龍紋殘盤
南京博物院在明代故宮玉帶河遺址發現的一批瓷片,揭開了洪武官窯的面紗。這批瓷片雖不見年款,且數量及品種也不多,但其工藝製作精細,紋飾頗具時代特徵,非洪武官窯莫屬。其中一件白釉紅彩雲龍紋殘片,胎質潔白細潤,釉色勻淨,畫工嫻熟精細,龍紋介於元代和永樂之間,爪為五爪,小頭、長身、細頸,頭部出現平直後掠的披髮。其總體感覺貌似元代龍紋,但剛健兇猛之風不如元代明顯,流雲的朵流雲呈「品」字形排列。另外尚有外醬釉裡霽青釉暗花凸雲龍大碗及青花雲龍紋殘片等,其龍紋特徵亦如此。其他紋飾也與元代略有差異,如蕉葉紋,元代青花其中莖滿色,洪武青花則中莖留白。再如牡丹紋,元青花葉肥大工整,洪武青花則葉瘦俏,花瓣內填色後外加單線勾邊。還有回紋,元青花均是同向回紋,洪武青花則多正反兩個組成一個單元。
洪武時期的青花料,呈色多為灰藍色,鐵結晶斑點不明顯。鐵結晶斑是指青花瓷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燒製後,色彩濃艷的青花紋飾泛出的點點銀黑色結晶斑。這種青料比國產青料鈷和鐵的含量豐富,錳含量低。明代永樂、宣德的青花瓷多採用進口青料燒製,所以,結晶斑明顯。以後各朝進口青料漸少,燒青花瓷多使用國產青料,結晶斑隨之消失。青花料若不罩在釉下,燒出後則為黑色,近似耀州窯唐代白地黑色作品,如果罩在釉下,則為灰藍色。有人曾用其窯址資料做過模擬試驗,將其罩上青白釉復燒,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藍色。
總之,洪武官窯青花是承前啟後的一代產品,繼承了元青花傳統,但工整有餘,變化不多,款式題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紋為主,佈局趨於簡單,造型以盤、碗、罐為主。其藝術成果雖不能與元代及永、宣比美,但卻為永、宣青花高潮的到來鋪平了道路。根據典型的洪武青花瓷器觀察,尤其是大盤子,其底足雖然在感官上區別不大,但是如果用手去摸,元代的不扎手,洪武的則扎手,這是二者最明顯的區別。
明永樂、宣德青花瓷鑒定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是青花瓷器中的驕子,歷來受到世人好評。主要原因是那淋漓盡致的剛健畫風,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入木三分的雄勁美感。代表其藝術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窯產品。永樂、宣德兩朝共計30餘年,青花作品藝術風格大體一致,但在造型及紋飾、工藝等方面略有差異,對二者詳細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永樂瓷器書青花款的僅有一種,即壓手杯。此杯現在世界僅存有3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明谷應泰著《博物要覽》記載的青花款心花紋有三種:雙獅款、鴛鴦款、葵花心款,現傳世3件不見鴛鴦款。雙獅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內心書「永樂年制」四字篆款。壓手杯為永樂青花絕品,後世多仿,明萬曆及清康熙、光緒時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對,尺寸大於真品,胎體厚重,畫風亦顯粗獷。只要見過真品,一望便知其為贗品。20世紀80年代初,故宮博物院曾派耿寶昌和劉伯昆先生攜真品到景德鎮仿製了數百件,其中精者有數十件,造型、紋飾及青花色調均絕類真品,是歷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品。當時作為旅遊產品在故宮博物院的「外賓服務部」銷售,銷售價格是100元。但當時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種,見到此種款識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較多,款多為楷書,極個別的也有篆書款,其書款部位沒有定式。有寫在器底的,也有寫於器身的,其字體不一樣,但總體風格較為一致。楷書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橫,這是鑒定時要注意的。另外,也有不具年號的,而以青花篆書「大德吉祥場」或楷書「壇」字的,也屬官窯所產。孫瀛洲先生積一生經驗總結宣德款識,作有歌訣:「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陽陰,橫豎花四雙單圓,晉唐小楷最出群。」先生的經驗來源於仔細的觀察和認真的總結。我們要想學會鑒定其款識的要決,最好的方法還是看幾件真物的款識,熟記其書法風格,這樣自會融會貫通。後世仿宣德款的最多,從成化到今,從未間斷,但均具本朝特點,與真品不一樣。
永樂、宣德青花造型主要有壺、盤、碗,杯等類,受西亞影響很明顯。
壺類有執壺、三系竹節壺、僧帽壺等。執壺以玉壺春瓶為壺體,兩側各加一柄一流,在流與壺頸之間連一花形薄片,起支撐、固定作用,是為避免造型燒造過程中變形而設計的。另有一種執壺,長頸,壺身為圓筒式,雲形流附於頸部上端,流口為葫蘆形,柄為如意形曲柄。三系竹節壺僅北京故宮博物院存一件。僧帽壺元代始有,永宣繼續生產,因其上端類似僧帽,故得名僧帽壺。
瓶類造型變化豐富,有梅瓶、玉壺春瓶、雙系扁瓶、天球瓶等。梅瓶在宋、元時底端瘦,多配座,明代時不配座,故底端加寬,方能保持瓶的穩定性。玉壺春瓶在宋、元時瓶體瘦俏,明代時圓腹漸豐碩。雙系扁瓶有畫花草的,也有畫人物的。天球瓶為明永宣時流行的造型,直頸,腹體為圓球體形,紋飾多為海水龍紋,有青花龍和青花地白龍紋兩種。
盤類中除常見的日用器皿外,以直徑在30—40厘米之間的大盤最有代表性。大盤口沿有圓口及菱花口兩種。與元代不同的是其畫面十分簡潔,如故宮博物院所藏宣德青花枇杷綬帶紋盤,為宣德典型傑出作品。該盤心繪三層花紋,邊緣繪卷枝紋,紋裡又繪一層折枝花紋,中心繪枇杷綬帶紋,佈局十分疏朗,畫面簡潔,估計畫稿當出自宮廷畫院。
碗類以一種廣口、厚胎的大碗最有代表性,多繪花草紋。可能是賭博時投擲色子的用具。
此外,折沿盤、花澆、燭台、扁瓶、帶蓋瓷豆、筒形器座等,均是直接受西亞文化影響產生的新造型。
明永樂宣告官窯青花紋飾主要有花草、動物和人物等。花草紋有蓮花、牡丹、菊花、靈芝、瓜果、葡萄、松竹梅、山茶等,動物紋有龍、鳳、獅子、海獸等,人物紋有嬰戲、胡人樂舞、仕女等。除此之外,梵文、藏文也常出現於青花器上。
對永樂、宣德官窯青花,只要把握其造型和青花顏色的特徵,一般是不容易鑒定錯的。尤其是解放前的仿品,儘管造型逼真,但青花顏色始終未仿成功。比較困難的是區別永樂和宣德兩朝的瓷器,但景德鎮永樂、宣德官窯發現後,這個難點也基本解決。二者主要區別有如下幾點:
從款識看,永樂青花僅見壓手杯一種四字篆款,其他均無款識;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見者為六字楷書款。
永樂胎體輕巧,紋飾纖細,釉面無橘皮紋;宣德胎體重,釉面有橘皮紋;宣德胎體厚重,釉面有橘皮紋,紋飾粗放。同一種造型,永樂輕、宣德重。
永樂青花紋飾帶有明顯的元代遺風,宣德青花則完全擺脫了元代遺風,自成風格。如永樂龍紋身體瘦長,但比元代略肥,常見者為直披髮和豎披髮兩種姿態,爪比元代肥實。宣德龍紋身體變肥有披髮、豎發及前首披髮等數種姿態。永樂鳳紋較少,宣德則鳳紋多見,或龍鳳並用,或鳳紋與番蓮、雲紋相配。
永樂官窯做工精細,瓶罐等立體造型接痕修整細緻,不像元代及明初那麼明顯,而宣德時則少有接痕。永樂大盤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細膩,僅泛出小塊的鐵紅斑,一般器物則以釉底為主,釉底白釉勻淨,釉薄處泛黃色,厚處呈漿白色或閃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開有細片紋。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樂略欠細膩,且火石紅斑重於永樂。
後世仿宣德青花的產品很多,官窯。民窯均有仿製品,明成化官窯即出土過書「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瓷器。官窯仿官窯,有兩種情況:一是皇帝好古,特命官窯仿官窯;二是宮中傳世瓷器破損,故命官窯仿製補缺。無論哪種情況,官窯仿品都十分精緻,所書款識亦十分認真。前一種情況仿品不重造型,紋飾卻逼真,多是本朝產品,僅書宣德款識。後一種情況則追求造型紋飾均逼真,清代康、雍、乾三朝均有官窯仿宣德青花產品,有書宣德款識的,也有書本朝款識的。雖然其造型、紋飾仿得成功,但是宣德青花的鐵結晶斑卻難仿,只好用重筆點染而成,只追求個貌似而已。除此之外,仿品造型的底部未作特殊處理,仍沿襲了本朝的習慣做法,如大盤底部,清代修坯時留有旋削紋,宣德時則打磨得十分光潔;再如大盤底足內外牆多垂直於底面,宣德時則外牆內傾,內牆外傾成楔形等等。
民窯仿宣德青花,明清以來歷代均有。這些仿品並不追求造型、紋飾的近似,創作時十分自由瀟灑,均有十足的本朝風格,但底部均有宣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宣德年置」「大明宜德年造」五種。宣德青花款識中未見有「造」和「置」字的,凡有二字的,一望便知是後仿。署「制」字的,也不難辨別,只要牢牢記住宣德青花那種入木三分的鐵結晶斑,就可以發現,後仿者僅是貌似,沒有原物那種剛勁的自然風格。
仿宜德青花到清代成了一個傳統,參加過修訂《景德鎮陶錄》的編校者之一的龔鉽,曾在《景德鎮陶歌》的第十二首詩中寫道:「畫坯罩釉事完全,干定仍車碗足舷。蓋線交他圖記手,總題宣德大明年。」詩後注曰:「坯先有柄長三寸,便於畫料吹釉,工畢旋去。蓋線挖足落款,另歸一工。」該詩記述的是清嘉慶、道光時期景德鎮生產青花瓷器的工序實況,由此可知在當時題宣德款,似乎成為一種習慣。實際上,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清末。
「空白期」青花瓷
正統、景泰、天順三朝30餘年,政局動盪,外敵侵入,幾乎打進北京,而內部又爭權奪利,三朝換了4個皇帝,使得經濟生產受到很大影響。此三朝文獻記載有官窯產品,但傳世品中至今未見一件書官窯紀年款的官窯瓷器,所見書紀年的瓷器均為民窯所產,故學術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稱。學術界所稱原指官窯,並非指民窯。近年出於一種畸形的覓寶心理,許多人連其「空白期」內涵均未搞清,就拿出一些民窯產品及民國仿品來,到處宣傳添補了「空白期」之缺。歷史常識告訴我們,任何社會動亂都不會使生產中斷。正、景、天三代亦是如此,民窯生產從未間斷,官窯生產也未間斷,只是官窯瓷器未署款識,產量和質量均略差於宣德和成化。因考古資料尚未詳細歸納整理,一般僅就零星資料來看,三代官窯青花有如下特徵:胎體比永樂、宣德時厚重,造型有罐、瓶、爐、碗等,釉色青色中泛青,紋飾以雲紋為多,並以雲紋作主體裝飾,青花鐵結晶斑不如永樂、宣德那麼入木三分,多有流淌之感,鐵結晶斑變為褐色斑點,青花顏色比永樂、宣德時發灰。常見紋飾有花草、人物、動物等。三代官窯青花的詳細斷代,只有景德鎮考古研究所將發揚資料完全整理後方能定論,現在談其分期,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