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冰凌錦紋壯罐(1張圖片)
  • 21年12月24日 12:0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唐英(1682—1756),字俊公,瀋陽人,隸漢軍正白旗,在清代制瓷史上,能文善畫且精通制瓷的唐英,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雍正六年(1728),他奉命駐江西景德鎮御窯廠任協理官,乾隆元年(1736)起先後管理淮安關及九江關並兼理景德鎮官窯窯務,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去世,前後管理景德鎮御窯廠長達二十多年,期間致力於制瓷工藝研究,無論是制瓷工藝、胎釉、彩繪裝飾,還是仿古、創新,均成就斐然,先後為雍正、乾隆兩朝燒製了大量精美的宮廷用瓷,深受兩朝皇帝賞識,以至於人們習慣上把他監管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生產的官窯瓷器稱為“唐瓷器”。在這些瓷器中,有一種壯罐頗具特色。 

  清乾隆青花冰凌錦紋壯罐(見圖),桶狀,高26厘米,唇口,直頸,窄肩,長圓直腹,腹下近底向內折收,圈足。上覆笠帽式蓋。整件器物從上到下遍飾青花紋飾,蓋面飾錦紋和纏蓮花紋,蓋沿飾幾何紋。頸部飾海浪紋,肩部和近圈足部飾纏枝花紋,腹部飾冰凌紋、錦紋,足上飾幾何紋。腹部的冰凌錦地紋及肩部和近足部的纏枝花卉紋,近似於元明時期仿中亞金銀器的青花瓷紋飾,佈局繁密,描繪精工,纖細柔和。 

  壯罐造型瓷器源於中西亞地區的金屬器,首創於明永樂年間,流行於明、清時期。因其口徑與底徑大小一致,腹體粗圓雄偉,看上去就像一位戴著頭盔身穿甲冑的糾糾武夫,故而有了“壯罐”這個器名。清宮文獻中亦有寫成“撞罐”的,清宮《乾隆記事檔》就有(乾隆十三年)閏七月十四日,太監胡世傑交青花白地有蓋撞罐一件(隨紫檀木座)……”的記載,不知是不是出於筆誤?清初,清廷照搬明制,亦在景德鎮設御窯廠燒造宮廷用瓷。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局穩定,四海清平,疆土擴大,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加上當朝皇帝雅好瓷器,使瓷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瓷業盛行仿古之風,對明代壯罐也大量仿製,據乾隆十三年(1748)景德鎮官窯燒造記錄顯示,其中就有“乾隆皇帝傳旨,交唐英按明代官窯壯罐照樣燒造,不必落款,作為冠帽架用”的記錄。據史料顯示,壯罐的用途說法不一,既有“作為冠帽架用”,亦有作為陳設觀賞器用,還有承裝計算用的籌和盛裝茶葉之用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不管出於何種用途,其奇特的造型、高雅的格調、精美的畫工,都頗具藝術特色。 

  此器端整大氣,渾圓飽滿,釉色青翠鮮艷,色調穩定,溫潤厚腴,清麗脫俗。畫工細膩,構圖飽滿,紋飾密集繁縟而不凝滯,線條細膩清晰,勾勒生動準確,層次排列分明,兼具實用性與陳設觀賞性於一身。尤其是腹部錦紋內再繪花卉紋,稱“錦地花”,有“錦上添花”之意,蘊含吉祥寓意,為壯罐增添了一縷喜慶祥和的氛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