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粉彩瓷器,是景德鎮陶瓷工匠在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及琺琅彩工藝的影響下,於清代康熙中期創燒而成。由於粉彩瓷器工藝精美細膩、色彩濃淡相宜,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中國藝術品在海內外藝術品市場上的升溫,粉彩瓷器也表現得穩中有升,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資者和收藏家也一改以往「言必稱清三代」的論調,將目光投入到晚清、民國瓷器這一領域中來,此中受益者自當大有人在。與此同時,大量的仿品也相應地充斥於其間,而首當其衝的,便是距清三代不遠嘉慶粉彩瓷器。
清 嘉慶紅地描金萬福紋蓋罐
台北故宮藏
1.歷史概況
1795年,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宣佈退位,由皇太子頤琰即位,是為嘉慶皇帝。有清一代,景德鎮制瓷業在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黃金時代後,於乾隆中後期開始走向衰落。正如《飲流齋說瓷》一書所云: 「(瓷器)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乎鬼斧神工;而古樸渾厚之致,蕩然無存。故乾隆一朝,為有清極盛時代,亦為一代盛衰之樞紐也」。
清嘉慶 粉彩乘槎圖四方委角碗
大都會博物館藏
嘉慶早期,乾隆皇帝尚健在,此時景德鎮的制瓷水平基本上保持著乾隆朝的遺風,無論其形制、紋飾、釉色,皆以前朝作品為藍本,不敢有所僭越。更有學者認為,大多數嘉慶朝早期的官窯器物皆落「大清乾隆年制款」,直至嘉慶四年太上皇帝「駕崩」。此後,嘉慶皇帝似無其祖輩那種熱衷藝術品的雅興,對燒造事宜無過高要求,加之自乾隆五十二年起景德鎮御窯廠也已不設督陶官之職,改由地方官員兼任,故嘉慶時期的官窯瓷器傳世品數量相對較少。嘉慶以降,制瓷工藝水準下降,無論官窯民窯,產品漸露粗率風貌,種類逐漸減少,質量漸趨低下。
粉彩籟瓜紋碗 清嘉慶
故宮博物院
2.器物造型
嘉慶時期粉彩瓷器的造型,主要有梅瓶、蒜頭瓶、包袱瓶、燈籠尊、石榴尊、賁巴壺、多穆壺、蓋盒、煙壺及餐具、茶具等,前朝所盛行的雙耳瓶、各式壁瓶以及法器、佛像、佛堂貢器等仍在燒製。其前期延續乾隆朝的風格,小件器物如文具、茶具等,線條優美流暢,尚可細緻如前;但民窯中某些大件器物的口、頸、身等部位多有歪斜,造型與乾隆時代相比欠規整,而部分器物的造形也逐漸有所改變,如梅瓶顯得較矮胖、印盒變得高挑、天球瓶頸部變粗、腹部變大等特點。官、民窯各型的餐具、茶具等生活用品在此期間大量燒造,成為晚清瓷器中的主流。外銷瓷中的湯罐、溫盤等器型的燒製,較前朝有所增多。新出現的器形有帽筒,此時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圓球形帶座冠架的造型,器身可見有雲龍、海棠式鏤孔裝飾,呈圓柱形高筒狀。帽筒的器形自此開始一直延續至民國,只是民國時期的帽筒多成對燒製,器物的作用也由實用改為陳設。
3.裝飾紋樣
嘉慶時期瓷器的裝飾工藝基本因襲乾隆朝,紋飾繁瑣、吉祥圖案使用較多,但風格卻不似前朝那般多樣化。常見的圖案紋飾有:龍紋、鳳紋、蝙蝠、花鳥、山水、人物、瓜果、團花、勾蓮、八寶、博古、詩文等吉祥紋飾,多見於色地粉彩的官窯器物上。
粉彩加金荷蓮紋盆 清嘉慶
首都博物館藏
總的來說其特徵有以下幾點:
一是多見以開光方式來表現畫面的器物;
二是傳承於乾隆時期的軋道工藝常見於此時的圓器上,但不及前朝精緻規整,而民窯尤甚;
三是所謂「百花不露地」畫面的器物十分突出;
四是碗、盤之類器物的圖案以花卉、瓜果為多,象徵多子多福;
五是出現了更多繪製風景、人物畫面的器物,如「西湖十景」、 《無雙譜》人物等,常見於白地粉彩的民窯器物上;
六是裝飾華麗的廣彩瓷器仍為外銷瓷的主流。具體技法除繪製外尚有刻、印、劃、鏤雕、貼塑等。
「懋勤殿」款龍紋印盒 清嘉慶
故宮博物院
此時《無雙譜》內容的詩句和以「西湖十景」等名稱為題材的印章款識出現於粉彩盤、碗、杯、瓶上,以民窯器物為多,而官窯器物上可見有「佳茗」御制詩,從而構成了清代中葉瓷器紋樣中用文字作裝飾題材的新特點。
黃地粉彩勾蓮開光「萬壽無疆」碗 清嘉慶
故宮博物院
嘉慶粉彩的又一裝飾特點為「百花不露地」的裝飾技法,與前朝相比,這類器物更加趨向於「滿」的通體裝飾。據清官檔案記載,繪此種圖案的器物為賞花時所用,象徵「百花獻瑞」。如粉彩百花紋敞口杯,其外璧滿繪各類花卉,畫工細膩、施彩富麗。此類幾乎無一絲空間可透出地子來的百花紋器物,又名為「百花不露地」。這種裝飾手法開始於乾隆年間,皆用粉彩為之。這類器物.雖自乾隆以來官、民窯都有製作,但這般色彩濃重而不妖艷、工藝又極其精緻的宮中佳品就不多見了。
清嘉慶 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蘆瓶
4.胎體釉色
嘉慶前期粉彩器物的胎質基本保持乾隆中晚期較為細膩潤澤的質感,至後期胎體略顯粗糙,厚薄不一。此時粉彩瓷器以色地為主,不甚平整,有波浪感,白地粉彩器物相對較少,釉面細潤多白中閃青,釉面較薄勻。大體前期作品釉層較為密緻,後期釉面多粗松。此時官窯粉彩器物的口沿處多施以金彩、內裡與器底部分常施以松石綠釉,只是色澤比乾隆時期略顯深重且稍欠勻淨。
清嘉慶 粉彩花卉紋壁瓶
首都博物館藏
5.款識特點
嘉慶官窯瓷器的款識的書風與乾隆時期相似,所見有青花、紅彩、金彩及刻款,多為六字三行,以篆書為主,結體工整嚴謹,無邊框;楷書則較為少見,所見有單方框四字紅彩款,也有六字三行並環以雙圈;-行排開的款識,多落款在器物的口沿外部或腰腹間。此時民窯的款識,篆、楷書皆可見到,六字或四字,字體潦草,個別帶有邊框,六字款識中還可見到由六字的半邊字組成的款識,多難以辨認。除朝代款識外,嘉慶時期的堂名款主要有懋勤殿、彩華堂制、慶宜堂制、玉慶堂制等;干支紀年款有嘉慶年制、嘉慶己未年、嘉慶廿三年九思堂等。
清嘉慶 松綠地粉彩包袱瓶
台北故宮藏
《陶雅》一書有云: 「(清代)中葉以後,深厚故不如康熙,美麗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猶足以容與中流。嘉(慶)、道(光)以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而極精之品,猶自有不可埋沒處。」正如該書中所言,儘管嘉慶年間燒造的瓷器大不如前,但仍有許多不可埋沒的佳作精品,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應受到重視。
歷年精品拍賣紀錄
清嘉慶 黃地粉彩福壽萬年雲口瓶
估價: 1,800-2,500萬
成交價: 9026萬
清嘉慶 粉彩纏枝花卉壽字紋葫蘆瓶 (一對)
估價: 2,200-3,200萬
成交價: 2185萬
清嘉慶 松石綠地粉彩吉慶有餘進寶圖雙螭耳大瓶
估價: 1,000-1,500萬
成交價: 2127.5萬
清嘉慶 紫地粉彩海屋添籌雙耳瓶
估價: 1,300-1,800萬
成交價: 1782.5萬
清嘉慶 黃地粉彩花卉福壽紋開光式御題詩「四時花卉」圖燈籠瓶
估價: 650-850萬
成交價: 1768.75萬
清嘉慶 松石綠地粉彩花卉胭脂紅盤螭龍紋瓶
估價: 600-800萬
成交價: 1725萬
清嘉慶 孔雀綠地粉彩纏枝花卉「吉歲年年」圖像耳琮式瓶 (一對)
估價: 800-1,200萬
成交價: 1410萬
清嘉慶 粉彩江西十景碗一套
估價: 1,000-1,500萬
成交價: 1186萬
清嘉慶 紫地粉彩群芳福壽尊 (一對)
估價: 250-300萬
成交價: 1148萬
清嘉慶 黃地粉彩花卉紋包袱瓶
估價: 350-450萬
成交價: 996.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