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琴訪友」銀盒演繹「高山流水」(共2張圖片)
  • 16年11月21日 17:5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如圖所示是一件晚清“攜琴訪友”六角形銀盒。盒面圖案:湛藍天空白雲飄飄,一位頭紮髮髻,髻系布巾,長鬚拂胸男子,獨自雙手抱琴坐於石上,其仰面朝天神情悲涼,嘴巴張開彷彿正在喃喃自語,寬袍下露一前伸左腳,腳前一隻香爐,青煙裊裊。銀盒盒面,分明演繹出“高山流水”典故。

  俞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琴師,而鍾子期卻只是一介樵夫,這兩個層次不同的人物,最終卻因琴而結緣。故事大意是俞伯牙琴技高超,然苦無知音。那年他奉命出使楚國,在漢陽江口船遇風浪,遂依嶺而泊。時值八月十五,是夜烏雲散盡,明月高懸,清風習習,俞伯牙彈琴自娛,驀見岸邊立一人影,吃驚之下撥斷一琴弦,琴聲戛然而止。岸上人自稱是打柴樵夫,路經駐足聽琴。伯牙不信樵夫能聽懂自己所彈琴曲,問道:剛才所彈何曲?樵夫答:是孔子讚歎弟子顏回曲譜,彈至第四句,琴弦斷。伯牙聞之心喜,復又彈奏幾曲,樵夫都能一一正確解析樂曲意境,伯牙震驚之餘邀其上船,兩人相聊甚歡,相見恨晚,引為知音,並相約明年中秋節,漢陽江口再相見。次年,俞伯牙攜琴如約而至,卻不見鍾子期前來,後得知其已不幸病逝,臨終遺囑是將自己墓,築於江邊再與伯牙相會聽琴。俞伯牙悲痛難抑,攜琴至鍾子期墳前,以一曲《高山流水》祭友,曲罷斷弦摔琴,至死不再彈琴。銀盒盒面圖案有兩種解釋:其一是俞伯牙在漢陽江口,抱琴焚香坐等鍾子期赴約;其二是知其去世,焚香哀悼,欲彈《高山流水》曲,獻與知音鍾子期。 

  彈琴是文雅逸趣,能明心見性。“攜琴訪友”圖案,在古代繪畫、刺繡、瓷器、木雕上,時有所見,一般為主僕兩人,主人在前,僮僕攜琴隨後。六角形銀盒重8克,對邊長2.5、對角長2.8厘米,精美玲瓏,是便於古代書生攜帶的迷你型文房墨盒。盒蓋、盒身由合頁相連,蓋背沿邊焊整圈寬0.3厘米相同六角形素片,可與盒身緊密相扣;盒面圖案外沿由裡向外,分別飾有六角形模凸細線、六角形珍珠地三角紋;盒身上下分別飾出四道整圈幾何紋、珍珠地三角紋;盒底落有一枚長0.7、寬0.4厘米的“永祥·瑞記”四字銀樓款。製作工藝為模壓、模鏨、鏨刻、剪片、彎片、焊接、銼磨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