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產品重要的辨偽依據
  • 20年1月6日 21:1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龍泉窯自宋至清800餘年的燒造歷史中,不同歷史時期都有著鮮明的時代風格,南宋的龍泉窯更以其瑩潤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稱絕一時,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根據商品市場的需求和人們的喜好,商家紛紛對龍泉窯的產品進行仿燒,這種刻意的仿燒往往選擇一種或者一類產品,有不同時代的,有不同燒造技術和製作工藝的,也有分屬文化背景迥異的不同國家的。
  國外仿燒龍泉窯產品成為世界性的現象。埃及的福斯他特是當時政治、經濟的中心,制陶業十分發達。中國陶瓷源源不斷地輸入,對當地的制陶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而仿燒大量的中國瓷器。仿燒龍泉窯的產品有北宋的劃花篦點紋碗、元代的雙魚小盤、菊紋貼花碗。高麗瓷與中國的瓷業有著深厚的淵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蓮花碗,燒造的方法為3個支釘燒造法,支釘的斷面為白色。但它蓮葉舒展的紋樣佈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與龍泉窯的早期風格如出一轍,從中可以看出這種交流源遠流長。龍泉窯在南宋時期生產的平口長頸瓶、蓮瓣碗,高麗瓷也有仿製,特點是釉色稍深,平底,支釘支燒。元明時期龍泉窯燒造的青瓷大盤,仿造它的國家有泰國、越南等。伊朗所仿龍泉青瓷有以下幾個特徵:1、一般較厚重;2、胎、釉結合度較差,在口沿部分多有剝釉現象,3、釉色多為淺綠偏黃,4、釉中普遍呈現有淡紅絲的現象,5、有部分出現干漆般的釉面,6、圈足上有乳丁狀的突起物。
  這些國外所仿的龍泉窯產品,因為採用的是當地的瓷土原料,使用的是當地傳統的燒造技術,儘管模仿的器物很明確,但只能達到形似而質不同的效果。同時這些仿燒的產品,以間接的方式傳達出這個地區和時代的特有的產品風貌。因此,國外燒造的仿品與龍泉窯的產品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國內,景德鎮仿燒龍泉窯產品延續的時間最長,從元代開始到清代,憑藉著雄厚的燒瓷技藝,仿燒器物品種豐富。其最大的特點不是對龍泉窯產品機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礎上,對器物的品種和造型加以創新。清《南窯筆記》記載有仿龍泉窯:「今南昌仿龍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樂平綠石少許,肥潤翠艷(不)亞於古窯。」
  清末民初之時,日本、德國、美國先後有人來龍泉搜集青瓷,其後國內大批古董商紛至沓來,由此引發了龍泉挖掘古窯址和盜掘古墓之風。與此同時,龍泉當地研製仿古青瓷之風大盛,一批民間制瓷藝人紛紛加入此行。清光緒、宣統年間,孫坑范祖紿、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時,至民國初期,縣城廖獻忠(清秀才)仿古製品幾可亂真。寶溪鄉陳佐漢、張高禮、張高樂、李君義以及龔慶芳、龔慶靖、龔慶平兄弟,八都吳蘭亭、吳慶麟、蔣建寅、黃觀光,木岱口徐子聰等亦仿製古青瓷。龍泉縣長徐淵若著《哥窯與弟窯》所言:「……有時頗可混珠,若用藥品去新光,更於底部或邊緣略碎米許,則好古者亦易上鉤。蓋二章之器,殆無完璧,僅損米許,已屬可珍,若不故損一二,則購者必疑贗品,若毀過多,則價不能過索,故僅損米許,可使人驚喜欲狂也。」民國34年(1945年),陳佐漢曾將仿古弟窯產品「牡丹瓶」「鳳耳瓶」等70餘件郵寄國民政府實業部請功,獲蔣介石題贈「藝精陶仿」匾。陳佐漢還遍訪龍泉、浦城各地,將民間發掘收藏之古龍泉青瓷器繪圖100餘幅,集成《古龍泉窯寶物圖錄》。1950年陳又將「雲鶴盤」等3件仿古青瓷通過外交途徑送往蘇聯,作為慶祝斯大林70壽誕獻禮。民國時期燒製的仿古青瓷,工藝落後,成品率低,釉色優劣不穩,有的對仿古青瓷加以偽造,如南宋時期的蟠龍瓶,把龍紋堆塑成鶴紋,幾可亂真的傳世仿品這一時期也不多見。
  1956年,龍泉瓷廠恢復生產。浙江博物館收藏了一批解放後燒製仿龍泉窯的產品,主要是根據南宋龍泉窯器物形制,如:雙魚洗、鬲式爐、牡丹紋大瓶等器物,但仿製得不刻意。1959元青釉印花龍紋盤 直徑41厘米 估價40萬一60元港元 成交價98萬港元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年,成立了浙江省龍泉青瓷恢復委員會,由科研、生產、文物考古等部門組成,在對龍泉窯大規模考古發掘的同時,龍泉瓷廠的研製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不僅使傳統的龍泉青瓷獲得了新生,還創燒了許多新的器物品種。20世紀80年代始,一些龍泉大型瓷廠以仿古工藝品的形式大批量生產龍泉窯青瓷。
  近年來,隨著文物收藏熱的興起,為獲取高額利潤,各種文物作假應運而生。龍泉窯青瓷的作偽,從民間簡陋小窯的個體作坊到陶瓷專家精心的高仿,不僅從造型、釉色、紋飾上力求逼真,還用特殊的技術進行作舊處理,企圖以假亂真。這就要求文物愛好者和收藏者具備一定的知識,以大量的經過科學考古發掘,應用地層學和類型學排比,特別是以紀年墓出土的標準器為依據,結合科學的測試手段,瞭解掌握作偽的各種方法,增強鑒別真假的能力。根據經驗,龍泉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偽:
  不同時代的器物組合和造型特點,是當時社會的風尚和習俗所決定的,因此不同時代的龍泉窯產品,都有它清晰的演變軌跡。仿燒往往選每個時代龍泉窯的典型產品,如北宋的執壺、五管瓶,南宋的蓮瓣碗、鳳耳瓶、鬲式爐,元代的牡丹紋大瓶、刻花大盤、各式香爐等器物。根據精仿和粗仿的需要,成型工藝上採用傳統的手拉、模制等工藝技法。仿品很少是對照真品的實物進行仿燒,因此造型上線條呆板,缺乏神韻,頸肩部的轉折十分生硬,足端部過於整齊,器型比例失調,器物形制的規格和尺寸不夠規範。
  龍泉窯的釉和胎每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應的燒造工藝。龍泉窯不同時代胎色的呈色、質地的粗疏和細膩、釉的色澤和質地,都不盡相同。以釉色和造型取勝的南宋龍泉窯的白胎類厚釉產品,是仿燒較多的一類,有鳳耳瓶、鬲式爐等。對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燒,一般釉料不用化學配方,而沿用傳統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選擇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儘管釉的質感非常像,但缺乏內斂的厚實感,往往浮光隱現。仿龍泉窯的黑胎類厚釉產品,主要表現是它的開片和「紫口鐵足」,但它薄胎厚釉的工藝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更甚於南宋官窯。釉的厚度超過了胎的厚度,在仿製技術上的難度大,同時這類產品典型器物少見,也沒有完整器物可以借鑒,一般均為仿製品。明代龍泉窯豆青和深綠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現代仿製較容易掌握的,這類產品需仔細辨別。作偽器物一個重要工序,就是對器物釉表面進行去光處理,主要採用強酸溶液腐蝕、土埋及一些工業技術上的打磨,目的是降低器表的光亮程度,使釉色柔和滋潤,器物沉穩古樸。近年來有專家學者對經過作舊處理的器表損傷,在高倍顯微鏡下表現出的不同顯像,作了歸納和總結,提高了對古陶瓷辨偽的科學水平。
  紋飾是龍泉窯產品重要的辨偽依據。紋飾集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意趣,有明顯的發展脈絡,它與同時期的胎釉有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偽晶的刻劃紋樣,往往用筆生澀拘謹,不如真品線條的婉轉流暢。貼花工藝的紋飾,呆板規矩,不像真晶的生動自然。露胎是元代龍泉窯最具特色的裝飾工藝,元代龍泉窯特有的蔥綠釉色和露胎赭紅色的相襯,使對這類產品的仿燒,很難準確地把握釉和胎的呈色,或淺或深。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