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中豆沙釉的工藝特點
  • 19年9月2日 05:5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唐三彩在中國陶瓷中是一朵藝術奇葩,它以斑斕艷麗的釉色和奇異多變的造型受到人們深深喜愛。但在民國時由於人們對唐三彩並不看重,如郭葆昌認為:”唐代陶器,有筆拓三色釉,乃古代塗朱法之演進也,後人誤稱唐三彩。”這樣的觀點顯然是對唐三彩的誤解。郭氏所謂的”塗朱”即彩繪陶器,在唐代彩繪陶器與唐三彩都大量出現,各有特點,都十分精美。由於民國時國人對唐三彩不太感興趣,以至有不少唐三彩精品流失海外。新中國成立後考古發掘出不少唐三彩,使人們重新對唐三彩工藝有了更深刻地認識。
  唐三彩的特點主要是神態和釉色,其中並有加彩、刻劃、堆塑工藝的器物。神態多是俑類的特點。釉色在唐三彩中應當更為重要,計有黃、白、綠、赭、藍、黑等多種色彩,主要以鐵、鈷、錳、銅等元素呈色。在1960年發掘的唐乾陵永泰公主墓中出土了一件三彩騎馬執鷹俑,它釉色精美,完整無缺,後被調至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關於此件文物見陳全方的唐三彩一文:”三彩騎馬執鷹俑1960年出土於陝西乾陵永泰公主墓。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俑通高35.5、長28.5厘米。此馬無鞍,但有馬墊。馬身通體施豆沙色釉。馬墊施赭黑色釉,俑頭戴帕頭,身穿翻領開胯袍,腰束帶,施褐綠色釉。”在陳文中稱馬身施豆沙色釉,應當十分恰合。馬身釉色為暗紅色小點與綠色小點相互摻雜,看起來如紅、綠豆製成的豆沙一般。在唐三彩釉色中,這種情況十分罕見。釉中的暗紅色小點可能是鐵紅,綠色小點的呈色元素應該是銅。這種釉色的施釉技法有可能是灑釉工藝。所謂灑釉就是”將一種釉料灑散在已施另一種釉色的坯體上,使釉色產生網狀交織、線面對比、方向變化的紋理。有全器或局部灑釉。”灑釉的工藝系人為故意造成的效果。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釉料不純或窯內氣氛溫度變化所造成。如果豆沙釉屬於後種情況,那原因就較為複雜了。同時筆者在陝西昭陵博物館見到的唐三彩也有類似情況,昭陵館藏的唐三彩有一種釉色系黃色小點與灰褐色小點相雜,亦如豆沙一般。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釉料不純或燒製氣氛溫度變化造成的,因為黃色與灰褐色對比的效果很差,顯然不是人為製造的一種灑釉效果。昭陵唐三彩的這種釉色應該是在燒製過程中自然形成。
  唐三彩中紅、綠色相間的豆沙釉極為罕見,它那紅、綠相間的釉色非常美麗和醒目,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目前關於這種釉色僅見於永泰公主墓中的三彩騎馬執鷹俑,應該是一件孤品,十分珍貴。它是唐乾陵三彩中極精美的器物,上面保存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永泰公主是神龍二年(706)由洛陽遷來陪葬乾陵,所以這件三彩俑應該是唐中宗時期所燒製。
  來源:藏瓷網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