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時期的景德鎮五彩瓷器(共4張圖片)
  • 19年2月25日 22:3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代雍正時期的瓷器,人們多提”粉彩”,然涉及此一時期五彩瓷則感生疏,談及聊聊無幾。其實,景德鎮生產的五彩瓷器在明、清兩代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雍正時期的五彩瓷,亦具新姿流行當世。筆者提出來,與為研究古代陶瓷藝術的學者共欣賞。雍正時的五彩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呢?本文在這裡寫出、俾以對之有所瞭解。

雍正時期的景德鎮五彩瓷器

五彩瓷器,明嘉靖時期產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等帶有玻璃質的彩料,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棓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

  粉彩在康熙時期出現之後,雖然成為生產的主流,但是五彩以它的獨特風格依然發展著。粉彩以柔和見長,能表達陰陽向背,五彩色調明快,感染力強,兩者效果儘管不同,各以所長成為陶瓷藝術史上的兩個長期延續的傳統工藝。五彩具有明朗特色,獨樹一幟,迄今是景德鎮制瓷的精華。名為”古彩”,永放光輝。

明代和清初的五彩給人的印象是色彩濃艷、強烈奪目,以紋飾粗獷、豪放為其特徵。雍正時期的五彩因受粉彩彩繪具有立體效果以及當時欣賞風尚的影響,而這一工藝本身也相應的在起變化,它自然地發展,形成了一個清新、雅潔與粉彩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藝術效果,這個自然現象在康熙五十年後已是逐漸地在演變,雍正時期則更加成熟。以色彩來講、一變濃艷為淡雅,情調柔和,圖案紋飾取材,多是人物,由繁而簡,稀疏清秀、突出主題,極為雍容典雅,見之於故宮博物院的院藏雍正五彩瓷一部珍品。

雍正時期的景德鎮五彩瓷器

雍正時期的瓷器都具有哪些特點

1、雍正瓷的造型特點是:雋秀爾雅,小巧玲瓏,以盤、碗、杯、碟和小件器物為主。器型比例協調,有所謂的「曲線美」。

2、胎薄體輕,大器規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種繁多,釉面有桔皮紋,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點。

4、窯變紅釉,由這時開始出現,是由紅和蘭兩種顏色交織一起,蘭色多於紅色。

5、爐鈞釉,也是從這時開始的,是由高梁紅和松石綠兩種顏色交錯在一起。

6、青花色調為青白和粉白。青花顏色層次不如康熙時多,一般的只有2一3個深淺顏色。

雍正時期的景德鎮五彩瓷器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艷。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繪人物、景物,都明顯縮小,畫面聚收。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白釉地襯托處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

雍正五彩和盛極一時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數量減少,二是在色彩上改變過去以濃艷為主的特點,趨於淡雅,圖案裝飾也從繁複變為疏朗,筆意由遒勁趨向纖弱。這種變化是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粉彩已成為當時的主流產品,它的製作方法、審美取向勢必影響五彩,雍正五彩在繪製工藝上就結合了粉彩中多層次的技法,從而取得清新靜謐的效果;二是雍正五彩在彩繪顏料方面仍以紅、黃、藍、綠、紫、黑、金等色為主,但彩繪效果已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雍正以後,五彩瓷逐漸被新的彩瓷品種所替代。

雍正時期的景德鎮五彩瓷器

從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代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瓷業的發展同其他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同國勢之日衰,逐漸走下坡路。這正如《陶雅》所載:「中葉以後,深厚固不如康熙,美麗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猶足以容與中流。嘉、道以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清末五彩已不再風騷獨領。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