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龍紋時代特徵,為清代官窯瓷器鑒別提供了佐證(共7張圖片)
  • 19年2月9日 04: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清兩代是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主要採用釉上、釉下彩繪方法,亦有印花、刻劃等工藝。龍的體態有較多變化,常見有雲龍、戲珠龍、海水龍、螭龍、行龍、立龍、正面龍、側面龍、夔龍等。之前介紹過明代瓷器龍紋紋飾特點,今天介紹清代瓷器上的龍紋紋飾特點,清代龍紋其造型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清初早期的龍紋形象略有明末的遺風, 康熙、雍正、乾隆時,龍紋發生較大變化,龍首較之前「豬咀」明顯縮小,鬍鬚變化,龍眼,康熙時略長形,雍乾後則顯圓,清代早期龍紋整體形象強悍,昂昂上升之態,一派盛世景象。中晚期清代龍紋瓷器有形無力之意,無精打采之態。
清代早期康雍乾瓷器龍紋特徵
康熙時期雲龍紋龍身常成「弓」形,其腹部有明顯的下墜感,龍的動感較強,氣魄威武。龍嘴多為「地包天」,下頜明顯長於上頜,龍鱗的勾摹較有立體感,龍爪常伸展舒張。
康熙青花龍紋瓶
康熙龍紋瓶.webp
  青花龍紋瓶,高23.5cm,口徑4cm,足徑6.1cm。
  康熙青花龍紋瓶瓶口微撇,短頸,圓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瓶身繪立龍2條,張牙舞爪,龍身捲曲,威武兇猛。足內有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此瓶造型挺拔,為康熙官窯青花中的佳作。

雍正瓷器上的龍紋已從康熙的野性中脫離出來,帶著漢化的痕跡。雍正朝瓷器以精細著稱於世,這不僅表現在器型、胎釉上,也充分表現在瓷器的紋飾上對於一個熟讀四書五經的雍正皇帝來說,理解龍紋就比年輕時的康熙深刻。雍正時期龍體態肥碩,中規中矩,一絲不苟。鬣毛整齊,向上飄前,角光滑如修飾,上下顎平齊,開合有力,身體甩動,四肢粗壯,五爪精美。雍正朝的雲龍紋繼承了康熙朝的風格,並又有創新,龍角特別突出,增添了威嚴之勢。其雲紋以兩個為一組呈現,並且用順時針方向單線描繪。龍爪的畫法也有所創新,大多都比較尖利。此時期雲龍紋一反康熙朝僅以火焰紋為輔助紋飾的特點,而大量增加了如意狀的卷雲紋。且其火焰紋多為鹿角狀或是連續弧線形,有別於康熙時期的「山」字造型。
「五爪夔龍」始於雍正朝
康熙朝的夔龍紋紋飾密佈但並不擁擠。康熙朝夔龍紋表現技法呈多樣化傾向,不僅有繪畫,也有暗刻;雍正時期的「五爪夔龍」是很有清代特色的,此一時期的夔龍紋出現了前所未見的五爪,並且局部刻畫也很精細,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乾隆朝的夔龍紋圖案化傾向較為明顯,龍首的刻畫較為簡單,但重在點睛。
雍正斗彩雲龍紋蓋罐
雍正斗彩雲龍紋蓋罐
  斗彩雲龍紋蓋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徑5.7cm,足徑7.8cm。
  雍正斗彩雲龍紋蓋罐罐小口,矮直頸,豐肩,上腹圓鼓,下腹斜收,底內凹成圈足,帶蓋。蓋面微現弧度,直壁,面飾青花飛龍一條,壁繪斗彩朵雲紋。器腹部飾青花三爪飛龍兩條,間以綠彩朵雲,肩、脛處以黃、紅、綠彩分別繪覆仰蓮瓣紋,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乾隆一朝龍紋瓷器數量巨大,遍及朝野,龍本作為皇家象徵,民間應控制使用,但乾隆時期,國家鼎盛,乾隆每每以天朝自居,對臣民放任,尤其乾隆一貫的統治思想是對官 嚴對民寬,故從不去追究民間在瓷器紋樣這等小事上是否犯上,是否僭越,由此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龍紋千姿百態,蔚為大觀。;乾隆朝的雲龍紋與其說是承襲了雍正朝的特點,倒不如說是沿續了康熙朝雲龍紋的特點更為貼切,例如它借鑒了康熙朝常見的「弓」字造型,輔助紋飾也以康熙朝盛行的火焰紋為主,只是更加繁複。但乾隆朝雲龍紋龍頭較長,龍尾禿而卷。更注重龍鰭的描繪,結構交待明確,尾鰭呈放射狀。龍腹麟甲整齊勻密,多為長腳如意紋。此時雲紋借鑒了雍正雲紋的表現方法,即卷雲紋與火焰紋相結合,而卷雲紋類似於長腳如意雲。康熙龍四爪三爪多見,五爪反而少見。可見當時宮廷還是天朝心態,少清規戒律,多寬鬆隨意,所以乾隆時期的龍紋全都是歌舞昇平之相。

乾隆青花九龍天球瓶,九龍姿態各異,條條龍都神氣十足,騰雲駕霧,肆意而為;九為陽數之極,此龍紋天球瓶乾隆初年唐英奉旨燒造,最可體會乾隆皇帝躊躇滿志的心態。
清代中期嘉道鹹龍紋特點
清代經過乾隆文治武功的消耗後清代開始走下坡路,到清代中期嘉慶之後的龍紋日趨溫和,龍爪趾間距變大,被人們稱為「雞爪」漸失鋒利感,給人以有形無力之意,毫無殺傷力。從瓷器上的龍紋就能看出清代政治在變化,經濟的下滑以及人民心態的變化。
嘉慶皇帝從乾隆爺那裡接手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帝國時,悲劇注定無法避免,而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反映在匠人手裡,就再也不會出現盛大華美、祥和安寧的大作。這個時期的龍紋裝飾更多的是粗劣的繼承前朝,龍爪倣傚康乾,龍趾更粗糙。並且大量出現在陶瓷器上龍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比如划龍舟、比如嬰戲舞龍、龍穿花等,成為玩物,龍已大大失去神聖威嚴,至尊至上的皇權形象也逐漸式微。
清嘉慶「懋勤殿」款龍紋印盒

  「懋勤殿」款龍紋印盒,清嘉慶,通高7.7cm,口徑22.5cm,足徑14.5cm。清宮舊藏。

  印盒扁圓形,子母口,圈足。蓋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雲紋為地,其上各繪兩條金彩五爪行龍飛騰於雲海之間。底足內施白釉,書「大清嘉慶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盒蓋面正中金彩方框內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道光龍紋:為帶魚龍(也叫蝦弓龍),帶魚龍也很形象,它是透頭的,鰭是像帶魚的「鰭」,四肢與軀幹粗壯,但爪細如線。
清代晚期通光宣瓷器上龍紋特點
清代晚期已經是大清王朝搖搖欲墜風雨飄渺的時期了,無人關心政治和藝術了,都為了生存工匠無心燒造瓷器也反應在了瓷器紋飾上。
同治時期的龍紋特徵表現:細頸、粗腿、尾上翹,反差冥想,狀如走獸。
光緒時期瓷器上的龍紋點睛龍,就有的軀幹無背鰭;有的背鰭呈短柱狀;有的為猴頭作直立行走狀;有的細頸粗軀,腿壯脛瘦。
【粉彩龍鳳紋碗】

  粉彩龍鳳紋碗,清光緒,高6cm,口徑13.9cm,足徑5.4cm。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內光素。外壁以粉彩裝飾,有紅、粉、藍、黃、翠綠和金彩等多種色彩,繽紛艷麗。近口沿處的黃釉地上繪蝙蝠、桃和「卍」字,外腹飾龍鳳戲珠紋,間以祥雲紋,龍鳳圖案的筆觸較為呆板,近底處飾變形蓮瓣一周。外底署紅彩「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 此碗為典型的清宮用瓷器。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高足盤
宣統龍紋瓷器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高足盤,清宣統,高6cm,口徑22.5cm,足徑14.2cm。盤敞口,折沿,弧腹,高圈足。外底署青花楷體「吉祥如意」四字楷書款。通體以礬紅彩描金裝飾,盤內底、折沿內外均繪雲龍戲珠紋,高足外壁繪海水江崖紋。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宮遺留的宣統朝瓷器中,有一套礬紅彩描金雲龍紋西餐具,共計134件,此為其中的一件。器型有高足盤、大小配套的橢圓形盤、把盂、帶托匜、大小圓盤、蓋缸、葉形盤等。裝飾圖案均為中國傳統的雲龍紋,但有些器物的造型卻具有歐洲特色,反映了當時西方生活方式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瓷器和紋飾代代相異反映了各個時代不同的風格特點。準確把握不同時期瓷器龍紋的特徵,是龍紋瓷器鑒定的重要依據,對龍紋瓷器的斷代和鑒偽有著很好的借鑒的作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