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帽筒又名為“官帽筒”,為清代官員放置官帽所用,始燒於嘉慶時期,道光、同治時期已然成為官宦之家的必備之物。由於帽筒器型直上直下,有著“一統天下”之意蘊。同時契合了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說法,是古代官員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徵,深受達官顯宦的喜愛。這一時期的帽筒多成雙成對出現,並有海棠形鏤空,以用來保持帽筒內外空氣的流通,具有熏香除汗之功用。本文擷取了新鄉市博物館藏瓷帽筒加以梳理和介紹。
圖1 “大清同治年制”款五彩靈猴獻壽鏤孔帽筒
圖4 清代“焦啟豐號監製”五彩博古紋鏤孔帽筒
圖2 “大清同治年制”款粉彩鏤孔花卉帽筒
圖3 清仿“大清雍正年制”款白釉礬紅福壽花卉鏤孔瓷帽筒
圖5 清代五彩八仙人物六稜鏤孔帽筒
圖6 清代五彩花卉六稜鏤孔帽筒
“大清同治年制”款五彩靈猴獻壽鏤孔帽筒(圖1),高27.6、徑12.8厘米。直口,口沿描金,筒形腹,圈足內礬紅篆書“大清同治年制”款。通體施白釉,釉面勻淨。腹有六個海棠形鏤孔。腹部一周繪“靈猴獻壽圖”,主題紋飾鮮明,繪工精良,勾擦皴染的山石上赭彩桃干蒼勁有力,壽桃碩大,桃葉尖長。靈猴姿態各異,或作摘桃、或戲水、或攀巖,動靜不一,生動活潑。間飾一組蜜蜂紋。《禮記·王制》載:“王者制祿爵,公、侯、伯、子、男。”侯爵是五等爵中的二等爵。“猴”與“侯”諧音,代表著高官厚祿;紅桃寓意“仙桃”“壽桃”,有著長壽之義。猴紋和桃紋,是明清瓷器常用的吉祥紋飾,二者組合有著加官晉爵、富貴長壽的美好之義。
“大清同治年制”款粉彩鏤孔花卉帽筒(圖2),高39.2、徑12.5厘米。直口,筒形腹,圈足內礬紅篆書“大清同治年制”印章款。通體施白釉。腹壁有六個海棠形鏤孔。腹部主題紋飾為菊花枝葉紋,朵朵菊花競相綻放,花朵碩大,富有動感,一對蝴蝶縈繞於上。菊花是我國傳統的花卉之一,又名為“節華”“延年”“朱贏”等。古人對於菊花可謂是情有獨鍾,詩詞文人尤其喜愛,其象徵著高潔、隱逸之品質。“蝶”與“耋”諧音,在古人觀念中年過八十方為“耋”,正所謂“耄耋皆得以壽終”,常用“耄耋之年”形容高壽的人。
清仿“大清雍正年制”款白釉礬紅福壽花卉鏤孔瓷帽筒(圖3),高28.5、徑12.2厘米。直口,器口描金,素圈足,通體施白釉。器身自上而下繪有雲紋、花葉紋、蝙蝠紋和纏枝蓮花紋。器身主題紋飾規整大方,構圖嚴謹,折枝花卉富麗堂皇,枝繁葉茂佈滿器身,色彩光鮮亮麗。帽筒口沿飾有一周如意雲頭紋。鏤孔下繪有蝙蝠紋,折枝花卉拖一篆書“壽”字紋。圈足一周飾壽字花瓣紋。蝠紋、“壽”字與富麗堂皇的纏枝花紋結合有“福壽連綿”之意。
清代“焦啟豐號監製”五彩博古紋鏤孔帽筒(圖4),高28.3、徑12.2厘米。直口,筒腹,腹部六個鏤空,圈足內礬紅篆書“焦啟豐號監製”。腹壁繪香爐、盆景、花瓶、青銅器、書卷,配以珠寶紋、花卉、飛蝶等作為輔助裝飾,整體佈局繁瑣。博古紋為清代瓷器上常用紋飾圖案,為瓷器裝飾紋樣之一。博古紋由宋《宣和博古圖》一書而得名,因全書收錄宣和內府所藏商至唐代銅器,集宋代所藏青銅器之大成而故名“博古”。此後,“博古”在工藝品裝飾上多有延伸,鼎、尊、爵、瓷瓶、玉件、書卷、文房四寶等題材,也均稱為博古紋。博古紋帽筒裝飾講究,以借喻、比擬、雙關、象徵、諧音等手法,寄托了人們的幸福、長壽、富貴、喜慶等美好願望。
清代五彩八仙人物六稜鏤孔帽筒(圖5),高28.、徑11.2厘米。平口,圈足。筒身五彩繪八仙人物,畫技高超,人物栩栩如生,並配以法器。這種由八仙構成的主題紋飾稱為八仙紋或八仙圖,主題紋飾間點綴有蝙蝠紋、山石紋等。八仙紋飾是瓷器裝飾中一種典型的宗教紋樣,在元代龍泉窯瓷上已經開始出現,明代中期開始盛行。民間祝壽多以八仙為題,稱“八仙祝壽”“八仙捧壽”,有著健康長壽、吉祥美好的寓意。
清代五彩花卉六稜鏤孔帽筒(圖6),高28.2、徑11.5厘米。六稜形,平口,口沿描金,淺圈足。外壁有六個海棠口。口沿外壁一周繪回形紋和梳篦紋。腹壁一周繪菊花、梅花、蘭花等花葉紋。線條流暢,色澤素雅,枝葉花紋過渡自然。間以綠石渲染,色彩對比鮮明。六稜形帽筒與四稜形帽筒均採用泥片成型的工藝,需要手工製作泥片,對製作要求較高,燒製難度較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兩種器型的流行。“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分別代表著傲、幽、堅、淡品質,寓意清雅淡泊的高潔品德。
帽筒作為中國古代瓷器的後起之秀,有圓筒、四稜形和六稜形等,其裝飾題材廣泛,圖案紋飾豐富,同時集“詩、書、畫、印”於一體,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值得我們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