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玉器:舊傳統中的新天地(共9張圖片)
  • 18年7月15日 08: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故宮博物院南北朝雲虎紋玉璜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紛起,處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玉文化的發展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僅為趨向寫實而又簡括的玉豚、玉蟬之類的玉雕,在有限的範圍內流行。此時佛教乘戰火烽起、生靈塗炭之機,深入民間,擴大影響,促使玉工藝轉向新領域,以和田玉雕造 佛像或引進玉佛,在民間以曲陽白石和黃花石替代和田玉造“玉佛”供養。 總而言之,在這一時期,玉器工藝比兩漢顯得蕭條,傳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做工也顯得簡略樸素,精工者極少。表明古代玉器史已由高度發達的、處於巔峰地 位的兩漢玉器工藝,漸漸向它的低谷滑落。同時又出現了向新功能、新領域轉化的萌芽。

故宮博物院南北朝朱雀紋玉珩

魏晉南北朝玉器的總體面貌及格局,表現在兩個方面:

(1) 當時是介於以傳統風格為主的漢代玉器輝煌期,至開放的唐代玉器高峰期的中間低谷期。

(2) 當時從商周、秦漢以來,中國玉器以禮儀用玉和喪葬玉為主的古典玉器傳統,至唐宋玉器逐漸以裝飾玉、實用鑒賞玉為主的中古風格的過渡時期。

這一時期的玉器,較為重要的考古發現是湖南安鄉的西晉劉弘墓和江蘇南京的東晉高崧家族墓。根據這兩處的出土玉器以及一些零星發現的玉器,這一時期的玉器,大致可以分為禮儀用玉、喪葬用玉、日常用玉、裝飾用玉等幾類。

杭州歷史博物館南北朝臥羊形玉擺件

禮儀用玉主要是璧。喪葬用玉以玉琀蟬和玉握豬為主,但材質和琢工大打折扣,滑石豬大量出現。日常用玉種類較多,玉杯、玉卮、玉樽和玉盞等玉容器的流行,應是當時社會高層嗜酒風尚的真實反映。裝飾用玉有玉劍飾、韘形佩、組玉珮、系璧、龍鳳形玉珮等種類。

杭州歷史博物館南北朝雲紋龍首玉帶鉤

統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玉器,形制簡單,琢工簡略,用途簡化,多數器物的造型和紋飾,延續漢代遺風,且遜色不少。不過,隨著佛教東漸,來自西域的胡床、凳椅等高位坐具,衝擊了數千年席地而坐的起居習慣,最終導致了足踏式琢玉砣機(“水凳”)的發明和應用,奠定了玉器製作更趨個體化和精巧化的技術基礎。

洛陽博物館南北朝玉辟邪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玉文化處於由古典向中古演變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創新並形成了對後世產生深刻影響的兩大類玉器:

上海博物館南北朝龍紋玉帶板

第一類就是漢白玉佛像等體現佛教信仰的玉質造像和法器;第二類是貴族腰間扎系的玉帶,以玉帶銙下附著穿孔環(可懸掛物件)的蹀躞帶為主。

天津博物館南北朝九螭紋玉飾版

北周若干雲墓出土的八環蹀躞玉帶,由革帶與釘在其上的帶銙、偏心孔環(扣眼)、鉈尾和帶扣以及革帶後所襯的鎏金銅片組成,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完整玉帶。蹀躞帶原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傳統服飾,帶具最初多見金屬質地,在北朝後期出現的玉帶,是高級貴族專用的服飾。

天津博物館南北朝牛形玉鎮

2013年揚州發現隋煬帝墓,墓中出土一副完整的白玉十三環蹀躞帶,等級更高,符合文獻中北周皇帝御用蹀躞帶的規格,而其式樣與材質,與若干雲墓玉帶非常相似,因而有學者認為隋煬帝所用蹀躞帶為北周遺物。(廣州日報 蔣衛東 圖片為網絡配圖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天津博物館魏晉玉臥獸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