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個性化設計理念(共1張圖片)
  • 18年12月6日 10: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倘若有一天世界上的陶瓷藝術家們都忽然失去了自己的個性,於是,所有的陶瓷藝術作剮更都將成為一個面貌。人們只要看過一件作品就等於看過了所有的作品,那麼陶瓷藝術就消亡了。這個可怕的設想當然不能成真,便卻說明陶瓷藝術同其它藝術一樣需要個性的發揮與體現。人們欣賞藝術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欣賞作品的藝術個性。為什麼人們常常偏愛某一個畫家是因為這個畫家的藝術個性富有魁力。但是人們不只是滿足一個畫家『,也希望看到更多不同藝術個性的作品。陶瓷藝術個性的形成標誌著陶瓷藝術家的藝術成熟。藝術家的藝術道路實際是藝術家對自己藝術個性的探索,發掘和培養,從而促使藝術個性的成長過程,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就是藝術個性的體現過程。古今中外,任何藝術都無一例外。中國的陶瓷史就是陶瓷藝術個性的不斷更新、演變、和發展的歷史。因此歷代的陶瓷藝術家們不斷地創立新的藝術個性,也從不間斷地探索,總結如何使莖術個性盡早地形成、更新、演變、發展。

分享陶瓷藝術個性化設計理念

陶瓷藝術個性的特徵

陶瓷藝術十分需要發揮個性,陶瓷藝術個性的發揮與純粹的繪畫藝術不同,陶瓷藝術屬工藝美術範疇。因此陶瓷藝術個性的發揮必然要受到陶瓷工藝、造型、烤燒等諸因素的制約反過來這些制約,因素又為陶瓷藝術個性的發揮提供了獨特的條件,從而使陶瓷藝術個性更具有鮮明的特色。

一、材質運用的特殊性

應用於陶瓷的材料非常豐富。它有坯料,釉料,色料等不同的材料因色相,粗細,亮度流動性等材質的不同表現出的質感、肌理、色澤也不相同,因此出現不同的性格,加之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結合線、色彩的運用則會出現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就要求藝術家有充分駕馳運用材質的能力,因材施藝,利用技法、色彩的特徵與性格,使典型的藝術個性得以體現。

陶瓷藝術創作中,造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領域,也是藝術家表現個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線具有比較強烈的表現力,在視覺上有較大的延續性,它能充分體現出作者的個性如直線給人的視覺是簡單、明瞭、規整、直接強硬,而水平線為主所組合的造型給人平靜、安定、沉穩之感;用垂直線為主組合的造型使人感到高聳、挺立、峭拔。而曲線具有變化多樣的特點,給人以柔和、流暢、起伏、擺動、飽滿、委婉;用曲線組合的造型飽滿、渾厚、秀美。由此出現高、矮、園、方等形態各異的餐茶、瓶、罐等具皿,但不同的材質決定了藝術家須運用不同的線來表現出作者的藝術個性。

二、陶瓷藝術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

陶瓷藝術的內容與形式和其它藝術的內容與形式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一則陶瓷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嚴格地受到陶瓷工藝的局限;另一則陶瓷藝術具有綜合雙重特徵,它是藝術與科學緊密結合,實用與審美有機統一的結晶,它既是商品又是藝術品,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陶瓷藝術在題材上有一定的局限;它要適應市場,適合各民族、不同階層的文化、風俗、人情等諸因素,因此大部陶瓷藝術題材只是表現自然景物即花鳥、草蟲、瓜果、龍鳳、仁女等多為審美內容,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給人以形式美感;可是也有部分陶瓷藝術作品的內容使人得到教育和啟迪,得到娛樂,得到美的享受,使愛國主義的事跡與精神在藝術作品中得以體現。在主題上陶瓷藝術是通過題材而體現,而主題又賦於題材的精神與情感。陶瓷藝術的主題並不像繪畫藝術那樣是抽像的概念推理,而是體現在具體題材之中的「不說之理」或充滿著深厚情感的「理趣」。松柏,雪中紅梅、傲霜秋菊,或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主題一方面揭示自然物的美及其自然生產規律,但主要在於象徵人的某種品格和人生哲理,由此而表現藝術家的藝術個性。

如青花大王王步先生的青花作品; 陶藝家們利用窯變花釉,色釉的肌理的效果來進行山水創作而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特別是現代陶瓷藝術則更是講究個性的表現;他是借助陶瓷形式和語言從而充分表達出作者的內心世界。

其實,陶瓷藝術要實現實用與審美價值,體現藝術個性,就必須借助具體的表現形式與本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因此就要求陶瓷藝術家要因材施藝,發揮各種材質的美的征征,運用行之有效地藝術形式,把作者的主題思想和藝術個性表現出來,由此而產生出了豐富的陶瓷藝術形式。如釉上新、粉、古彩、釉下彩,青花、青花斗彩,刻劃花、顏色釉綜合裝飾等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能完美地、充分地表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使作者的藝術個性借助特殊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來表現如王步的青花分水;劉雨岑的水點桃花,陳先水的刷花等等都有鮮明的陶瓷藝術個性特徵。

三:陶瓷色彩的工藝性和藝術性.

陶瓷色彩十分廣泛而豐富,它是因裝飾形式的產生而產生,它必須和一定的相適應的陶瓷藝術形式相適應。如粉彩有粉彩顏色、色釉裝飾有相應的顏色釉等等。但是它們的運用嚴格地受到工藝的制約,要在遵循工藝的法則的前提下而運用,並且出現相當的偶然性。(即在爐窯的烤燒過程中。出現變化)它比其它任何門類的藝術顏色要豐富、多變。有新彩顏色、粉彩顏色、古彩顏色、青花料、釉裡紅、顏色釉成千上萬;有無光、亮光、亞光、蠟光、平印、絲印、透明、乳濁、平面的、立體的應有盡有,在色相和肌理紋路的變化上也是十分豐富多彩,使其它藝術色彩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加上色彩給人產生的情感與聯想,因性格、年齡、民族、地區、生活、習慣、文化層次的不同對色彩產生的感受也不盡相同,而不同的色彩又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感受與聯想。

陶瓷色彩實質就是一種藝術,它本身就具有作者的藝術個性,它能幫助作者充分表現主題思想,更能使作者的藝術個性體現出來。

陶瓷藝術個性的培養與形成

一、豐富的生活經驗

藝術的價值貴在創新與個性。陶瓷藝術個性的培養與形成同其它藝-術同樣有個共同的過程,那就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才能,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藝術修養,嫻熟的全面的技藝。生活經驗是藝術家素材的積累和技法的探索過程。是陶瓷藝術家對傳統藝術的積累和總和。是陶瓷藝術創作的基礎。一切藝術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頭腦中的反映」。社會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素材,經過創作性的勞動,即在社會實踐中能動地認識和藝術地反映的過程,才能創造出藝術作品,如果沒有長期經營與日積累月的豐富的生活感受,離開了時代環境,社會生活和個人的經歷等客觀現實基礎,即便陶瓷藝術家能力再強,也是不能憑空創造出藝術作品來的。

而在生活經驗上佔絕大部分的是對傳統陶瓷藝術的學習、繼承的經驗,是對傳統藝術個性、流派、技法、主題的模擬、仿學的階段。由於個人氣質,才能、習尚、修養、趣味、技巧、傾向的緣故,而喜歡並選擇某些不同個性的作品去學習;然而,即使這一個性的作品能喚起藝術家內心的共鳴。但此時,他還並不能算是創作,他只是借助或依附別人的藝術表達方式來抒寫自己的感受,是一種被動地、不自覺地「表現自己」而不是藝術家自然的流露,這一階段雖然不是藝術家的目的,它是藝術個性形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廣博的文化知識與藝術修養

在社會飛速向前發展的今天,生活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這就要求陶瓷藝術家們必須具有廣泛的知識,來適應這個知識迅速更新的年代。一位真正的陶瓷藝術家,無一不是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要熟悉和掌握自身藝術的表現形式與技法,適用合理的材質。掌握適當的烤、燒氣氛。準確地拉、刮坯,科學地色、釉配製與施釉;還要懂得考古,書畫、文學、詩詞、音樂、戲劇、化學、數學、物理、歷史、人體工程、經營、包裝以及其它姊妹藝術。這就要求陶瓷藝術家們做大量的工作,積累廣博的知識,廣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中,加強對文學藝術的修養,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加強對其它姐妹藝術的研究、吸收以及對其它有關知識的學習,借鑒和結合從中吸取營養,來充實和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使陶瓷藝術作品不僅有藝術性、更具科學性並日趨完善、更能表現出陶瓷藝術家的藝術個性。由此便為藝術個性的形成與成熟打下了豐實的基礎。

三、陶瓷技巧的嫻熟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與發展,陶瓷藝術的技藝不斷加強,技術更趨繁難,技巧日益高深。陶瓷藝術家就必須十分重視專業的基本訓練,努力學習藝術技巧,才能得心應手地進行藝術創作。可見技巧的訓練與掌握是十分重要,十分具有現代性與科學性。

技術不等於技巧,陶瓷藝術技巧是指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用以塑造形象,表達思想,並使之盡可能完善地反映生活時運用的一整套掌握形體、色彩、線條等技術手段的本領,它是在運用熟練的技術時,體現出藝術家把真實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才能。

陶瓷藝術技巧並不是神秘莫測而不可捉摸的東西,通過不斷學習古今藝術家的藝術經驗,就能夠逐步掌握藝術技巧。對陶瓷藝術家來說藝術知識愈豐富,愈善於學習,勇於探索,他所掌握的藝術技巧也愈熟練。正如所謂「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久必有悟,悟後方能生巧」等等都足可說明,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掌握廣博的知識和熟練的技巧,其表現生活的能力就愈高,對現實的表現愈正確,就也愈能表現作品的藝術性,審美與教育的作用就愈大,藝術個性就可以健康地形成,並日趨成熟。在陶瓷藝術作品中的個性也體現的十分強烈。

然而,陶瓷藝術作品表現了「自我」並不等於就形成了藝術個性,「自我」決定了藝術個性的特徵,獨特的表現手法又是形成藝術個性的必要條件。藝術個性雖然必須打上「自我」的鮮明烙印,「自我」是藝術個性的一個基本的特徵。正因為藝術個性具有「自我」這一明顯的基本特徵,所以「自我」對藝術個性的成敗有著決定性的意義,沒有「自我」表現的藝術家是很難創作出個性鮮明的藝術作品來的,他們的作品也只是「人云亦云」或是無病呻呤」。在陶瓷藝術的創作中只要陶瓷藝術家完美,準確地表現出「自我」並且有一系列理論依據,結合嫻熟的藝術技巧和材質,那麼陶瓷藝術家的藝術個性就可以很鮮明地在陶瓷藝術中得到體現。

陶瓷藝術個性是陶瓷藝術家在創作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並日趨完善,成熟的。是陶瓷藝術家艱苦探索的結果,是藝術家「自我」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矯情媚俗,裝腔作勢。由此藝術家的經歷、氣質、才能、學識、修養等不同,作品的藝術個性也不盡相同。陶瓷藝術的價值就在於創新與個性。

此文章為網點九段原創,特此聲明!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