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憑瓷器的輕重真的能斷定是否是古瓷嗎?
一位著名的陶瓷鑒定專家在其發表的文章中寫有兩句頗為流行且相當順口的斷語:「古瓷沉甸甸,新瓷輕飄飄」。這兩句話乍聽彷彿是經過多年陶瓷鑒定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後所產生的至理名言,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鑒定陶瓷是古是新的標尺。應當說,這兩句話在多數情況下是非常靈驗的,但是上下幾千年,滄海茫茫、陶林綿綿,窯口眾多難以計數,品種雜亂也無法述全,且造型、施釉、加彩和做胎均花樣百出。試想,這兩句話用在每一個朝代的每一件瓷器上都會靈驗嗎?答案應當是否定的。
可以說古瓷大多是沉甸甸的,也許是由於古代練泥陶冶的技術差、胎質含的雜質較多、胎體較厚的緣故所致。陶瓷史上著名的元青花瓷器大多胎體厚重,器型高大,握在手上的確有沉甸甸的感覺,但這並不能以偏概全地說歷史上的每一件古瓷都是沉甸甸的。現藏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晚唐定窯的葵口盤,胎薄,握在手上肯定是輕飄飄的,然而它是名副其實的晚唐時期的古瓷;現藏日日本東京一家美術館的北宋定窯白瓷刻花碗,侈口,深腹,其碗壁很薄,握在手裡肯定是輕飄飄的,然而它是不折不扣的北宋時期的古瓷。清代藍浦在其《景德鎮陶錄》中對永樂瓷器作了比較全面的評價:「永窯,永樂年廠器也,土埴細質尚厚,然有甚薄者如脫胎素白器,彩錐拱樣始此。」這一評價,表明了永窯所產之瓷器有厚薄之分,即輕重之別,質厚體重者大多表現在白瓷梅瓶和大盤之上,質薄體輕者大多表現在甜白碗或青花器之中。到了成化時期,瓷器更以小巧玲瓏著稱,以輕盈秀麗聞名。器壁大多能透光見影,胎體有薄如蟬翼、類若紙張之譽,舉世聞名的成化斗彩雞缸杯口徑不過8厘米左右;成化斗彩花鳥高足杯高也不過7.7厘米,可握入拳中,它們無一不是名震天下的古瓷。
總之,以瓷器的輕重厚薄作為劃分瓷器是古是新的論斷和做法是不可取的,新瓷古瓷都有輕有重,同一朝代生產的古瓷也有輕有重,必須區別對待,具體分析。初涉藏界的朋友,一旦耳聞目睹到行家的類似「斷語」,切切不可盲目從之。
以上是由古董台灣搜集整理的「憑瓷器的輕重真的能斷定是否是古瓷嗎?」的相關知識,更多收藏知識,請持續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