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共10張圖片)
  • 18年7月16日 08: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劑為氧化鐵及少量或微量的錳、鈷、銅、鉻等氧化著色劑。黑釉釉料為石灰釉和石灰鹼釉兩大類。

通常所見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鐵比例為8%左右,如將釉層加厚到1.5毫米時,燒成的釉色即呈純黑。以鐵為呈色劑,塗層厚約1.5毫米,經氧化焰焙燒,呈純黑色。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德清窯黑釉唾壺

早期燒製黑釉最成功的首推東晉時期浙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較為盛行,宋代則是黑釉的高峰時期。明、清時期御器廠所燒黑釉器做工精細,多在純淨的黑釉上施以各種低溫色彩,黑釉則成為各種美麗顏色的襯托。

金 黑釉剔花缸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高17cm,口徑13.5cm,足徑9.5cm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內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裝飾,肩部為變形回紋,腹部為纏枝花草紋。外底無釉。

此缸造型渾厚飽滿,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嫻熟,以黃白色的地子襯托黑色花紋,對比鮮明,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

從其胎釉特徵看,應是金代山西窯產品。以往由於種種原因,許多金代陶瓷被劃歸於宋代,從而認為金代陶瓷無精美之作。

1949年以來,隨著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們對金代陶瓷的真實面目逐漸有了清醒的認識,墓葬出土實物和窯址出土標本證明當時北方的定窯、耀州窯、鈞窯、磁州窯、淄博窯、大同窯、渾源窯、介休窯、長治窯等到了金代仍在繼續燒造,產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宋 黑釉油滴釉盤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內外滿施黑釉,釉色烏黑珵亮,釉面佈滿銀白色油滴狀結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點點,故稱「油滴釉」。「油滴」之狀又如夜空繁星閃爍,令人目不暇接。

此盤神奇之處在於注水後富於各種變化。如注入清水,則銀白色結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閃爍,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滿茶水,則結晶閃現出金黃色,十分耀眼,充滿神奇魅力。

金 黑釉剔花小口瓶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瓶小口外折,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通體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體運用剔刻裝飾技法,肩部為一周變形菊瓣紋,腹部裝飾四組錢形開光,開光內各剔刻出折枝花葉。

此瓶線條簡練,紋飾粗獷豪放,黑亮的釉面與褐色的胎體形成對比,別具韻味。此瓶於1955年出土於山西天鎮縣夏家溝。底部墨書「郭捨住店」四字。

宋 黑釉凸線紋瓶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瓶唇口外撇,短頸,溜肩,鼓腹,腹下漸斂,圈足。瓶體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裝飾多道凸線紋,線紋4道為一組,組與組之間以單線紋相隔,反覆中有變化。

此瓶僅以多道凸線紋裝飾,別無他飾,簡潔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時期,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瓷窯中生產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線條作裝飾,佈局可分為單線和復線,使單調的釉面呈現變化。

金 黑釉褐彩花卉紋小口瓶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釉如漆華美粗獷的金代黑釉瓷器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頸,溜肩,碩腹,腹下漸收,圈足。通體施黑釉,其上以毛筆蘸褐色釉料描繪折枝花卉紋。

此瓶的紋樣雖只寥寥數筆,圖案卻生動自然。造型敦厚渾圓,淳樸可愛。此種瓶式多見於北方瓷窯,傳世器品中還見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種。

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鐵的貧鐵礦石作為繪畫原料,先在施有黑釉的瓷坯上描繪圖案紋飾,再入室經高溫焙燒而成,花紋呈鐵銹色,故又稱「鐵銹花」。此種裝飾手法在宋、金時期多流行於北方瓷窯,以磁州窯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有瓶、罐、缸、盤、碗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