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青瓷精品賞析(共6張圖片)
  • 18年6月12日 03: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東晉青瓷在西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造型更加豐富,裝飾更加美觀。青瓷生產開始普及,器型和裝飾由繁複趨向簡樸,注重經濟使用。東晉青瓷的生產主要包括日常實用器物和冥器。其中,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器物,包括缽、雙耳罐、四耳罐、盤口壺、雙沿罐、筒形罐、蛙形水盂、油燈、虎子、雞頭壺、羊頭壺、牛頭罐、虎頭罐、扁壺、圈足唾盂、三足盤、平底盤、長方形多格盤、鏤孔香熏、熊形或兔形水注。冥器主要包括穀倉罐、羊形器、神獸尊、熊形尊、灶、犀牛形鎮墓獸、雞籠、狗捨、豬圈、男女俑、部族家丁形象等瓷塑。接下來賞析知名的東晉青瓷作品。

一、東晉青釉褐斑羊頭壺:高23.8cm,口徑10.8cm,底徑10.8cm

六朝青瓷之東晉青瓷作品賞析

  此東晉青釉褐斑羊頭壺壺口淺盤式,細頸,球形腹,平底。肩部一側置羊頭形流,相對一側置曲柄,另外兩側各置一橫系。通體施青綠色釉,底部無釉。在壺口沿、羊頭及繫上均塗點褐斑。肩部暗劃弦紋2道。此壺的精彩之處在於羊頭形壺流,羊口微張,頜下一綹鬍鬚,雙目外凸,雙角向後彎曲,雙睛塗點褐彩,頗具神韻。六朝時期的青瓷壺常以動物的頭部作流,除羊頭外,還有雞頭、虎頭、鷹頭等。
  青瓷發展到東晉時期,裝飾上呈現出新的特點。西晉青瓷上盛行的帶狀印紋或刻紋此時已基本消失,代之以刻劃的弦紋,或者光素無紋飾,形成簡潔樸素的風格。但西晉晚期出現的褐斑裝飾至東晉時卻大為流行。這些特徵在這件器物上均有體現。

二、東晉青釉褐彩雞首壺:口徑5.5cm,高15.4cm

六朝青瓷之東晉青瓷作品賞析

  東晉青釉褐彩雞首壺壺盤口,雞首狀短流,鼓腹,平底,俗稱「雞首壺」。肩部兩側有橋形系,並有一弧形柄連接口沿。通體施青釉,壺口與雞首處點綴褐彩,有畫龍點睛之妙。雞首壺始見於西晉,與羊首壺同類。早期壺的流口多為實心,不能出水。至東晉時期,流口疏通,成為這一時期南方的主要日用瓷器之一。

三、東晉羊形燭台:瓷質,長17厘米,高14.7厘米

六朝青瓷之東晉青瓷作品賞析

  1976年江蘇省鎮江市象山園藝場出土,鎮江市博物館藏。青瓷羊形燭台出現於三國,東晉盛行,照明點在羊頭上。此燭台的羊形作昂首跽伏狀,羊角後彎且纏著雙耳,較豐滿的身軀,施以潤厚的青綠色釉,別具匠心的是褐斑彩巧施於雙目,神情中透出幾分驚奇,而微張的口作吐舌狀,彷彿咩咩有聲,靜中寓動,使瓷羊平添了生氣。

四、東晉青釉唾壺:高14cm,口徑10cm,底徑8.5cm

六朝青瓷之東晉青瓷作品賞析

  東晉青釉唾壺唾壺洗口,短頸,垂腹,平底。裡外滿施青釉,底有支燒痕。唾壺又稱「唾盂」、「渣斗」、「唾器」,為古代貴族宴飲時盛放唾棄魚骨或獸骨的容器。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所出漆唾器的底部署「女陰侯唾器六年女陰庫訢工延造」等銘文。瓷質唾壺始自東漢,三國、兩晉時頗為流行。三國至西晉時的造型多為撇口、扁腹、高圈足。東晉時則漸成盤口、垂肩、圓腹、平底或假圈足。

五、青釉褐斑四系壺:高17.9cm,口徑8.4cm

六朝青瓷之東晉青瓷作品賞析

  青釉褐斑四系壺壺洗口,長頸,豐肩,鼓腹,腹下內收,平底。底部無釉,有支燒痕跡。肩部刻劃弦紋2道,四面分別飾一橫向系。外口凸起弦紋1道,器身施半截釉,釉色青黃,散佈有垂淌的褐斑。此器為東晉時期所制,褐色彩斑裝飾面積較大,形態千變萬化,或似潑墨,或似樹葉,裝飾效果綺麗,十分罕見,屬於南方青瓷越窯系。
  

六、 東晉青瓷博山爐:蓋高10厘米,蓋徑10.2厘米,高20厘米,底徑12.7厘米

六朝青瓷之東晉青瓷作品賞析

  東晉青瓷博山爐出土於浙江省上虞市,現收藏於江蘇省博物館。爐身作缽形,子母口,下連喇叭形柱立於淺盤形爐座,座把中空至盤底。器蓋呈山峰狀,裹外共有三層,每層起四峰。沿峰起伏刻劃斜直短線和曲線。裹面兩層峰下有一出煙鏤孔,旁飾有圓珠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