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鈞釉紫砂器的特徵
  • 17年12月19日 19:3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宜鈞釉紫砂器的特徵。

宜鈞釉紫砂器是宜興紫砂器中的一朵奇葩,始創於明萬曆中期,由制壺名家歐之明創燒,發展於清雍、乾朝,釉面有仿哥窯紋片者,有仿官窯紋片者,主要是仿鈞釉。色彩甚多,以“灰藍釉最為珍貴”,另外有“天青、天藍、月白、翠綠、烏黑”等諸色。宜鈞釉從明末開始進獻於宮廷,乾隆後較少,至清末民初又開始仿製。宜鈞胎骨為紫砂,因存在時間短、製作昂貴,故留世甚少,較珍貴,現故宮也只有20餘件藏品。

1、原料材質:材質一般較粗,胎體,較為輕薄鬆脆,便於釉面粘連。

2、燒造與練泥均同於一般的紫砂器工藝。

3、製作工藝:採用手工拍筒身和鑲筒身,在成型的紫砂器上等胎干再澆釉燒造,有雙單皮之別,單皮釉很薄、失亮,緊繃於胎體之上,好似一層薄皮緊裹器身,雙皮較厚,釉肥亮澤,上有桔皮棕眼,光潤可鑒。

4、藝術風格明代紫砂胎外掛滿釉,顏色以“灰藍釉”為主,深艷光亮,“灰中有藍暈,艷若蝴蝶”。歐窯為手工製作,壺體內有指紋印,罕見,為宜鈞之極品。清三代:造型以壺為主,還有文房、耳尊、獸面尊、香爐、瓶、筆架等等,顏色以天藍、天青、月白、翠綠為主。天藍釉面有窯變流淌感,猶如朵朵羊絨,很好看,或天青中朵朵小白花。天藍釉一般窯變為“龜裂紋,藍天中點點紅星,還有流淌的水紋感”。翠綠釉窯變為草絨中朵朵紅花、艷麗多彩。月白釉一般為仿哥、官窯以開片紋飾為主。紫砂胎外一般不掛滿釉,露底、口沿。清末民初:胎骨較緊份量偏重,釉面流淌感不強,無龜裂紋和紅花點點,一般藍、白分離,羊絨為小圓圈。基本沒有滿釉器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