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定明清瓷器真偽?(共12張圖片)
  • 16年1月8日 02: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清瓷器以其器形多樣、色彩艷麗、紋飾精美、裝飾性強而格外被人們關注。拍賣會上,一件明清官窯精品瓷器,動輒即被抬至數十萬、上百萬元的價格;古玩城中,人們流連忘返,對這類造型各異、五彩斑斕的器物偏愛有加。

  然而,在熱鬧的背後,卻隱藏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仿品、贗品橫陳,讓人真偽難辨。許多收藏愛好者因不知道怎樣辨偽而不敢介入,有的藏友憑感覺去買,結果屢屢買到的是贗品。那麼,明清時期的瓷器如何鑒定真偽呢?

  遠古瓷器,因年代久遠,保存民間的傳世品甚少,如發現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墓葬品仿證參考,同時還可借助歷代窯址標本,用現代科技方法進行斷代鑒定。而明、清時期的瓷器,因距今較近,傳世品較多,加之當時仿製摹古之風盛行,所以對明、清時期的瓷器鑒定,除了需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歷史知識有綜合性的瞭解外,還要靠我們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風貌和基本特徵作規律性的認識和研究,通過實踐,在白己腦子裡形成了概念後,才能對瓷器進行科學鑒定。有四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我們必須學會,它們分別是瓷器的器型、胎釉、紋飾、款識。

1、器型

  明清瓷器的各類器型,能較多的準確反映明清各朝各帶在當時的生活習俗、社會風貌、審美標準和技術條件。在鑒定過程中,要重視對時代風貌的研究,並對其不同的風格進行詳細瞭解。

  明清瓷器造型豐滿、渾厚、古樸,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樸、莊重之感。胎體,琢器指立體造型,如瓶、尊等,都較厚重。圓器指平面造型,如盤、碗等,其胎體也較清代厚重。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繼承前朝的之外,也有因時代需要變化而新產生的,如永宣時期的壓手杯、雙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時期則以斗彩雞缸杯、天字蓋碗等為典型器物;正德、嘉靖、萬曆各朝的大龍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蘆瓶等也都頗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筆管、瓷硯、水注、鎮紙、棋子、棋盤、棋罐等瓷器傳世。

  清代無論在器型或種類方面均顯著增多,並且製作精巧。康熙時期的馬蹄尊、象腿尊、鳳尾尊、蘋果尊、棒棰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到了雍正在器形的創作方面更加豐富多彩,橄欖瓶、太白壇、菊瓣盤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乾隆時期比較突出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等,到了嘉慶、道光以後,很少見有創新之作。觀察瓷器的器型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類的器皿乍看外表極為相似,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

2、胎釉

  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是衣。細緻觀察胎體和釉面,是斷代和鑒別中很重要的。

  釉面呈青白色,是元明兩代瓷器的共同點,只是青白程度各朝略有差異,明代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釉面一般都呈青灰色,官窯瓷器卻較民窯瓷器更加白潤肥厚,玻化程度也較高。明代景德鎮瓷器品種按其製作工藝可分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五彩及單色釉,雜色釉等,此外,還有仿哥釉,仿龍泉釉,鐵紅釉等,其中還有一種釉稱之為雜色釉興盛於明代嘉靖時期。

  清代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鎮瓷業進入了制瓷歷史高峰,青花、五彩、三彩、郎窯紅、豇豆紅、琺琅彩品種風格別開生面;雍正的粉彩、斗彩、青花和高低溫顏色釉等,粉潤柔和,樸素清逸。顏色釉中霽紅、霽藍、醬色釉、黃釉等數量在當時都比較多,康熙時期豇豆紅、郎窯紅、胭脂紅、祭紅、灑藍、瓜皮綠、孔雀藍、豆青、金銀釉等等花色品種紛紛出現,爭奇鬥艷。琺琅彩、粉彩也是這一時期勞動人民的重大發明。

  鑒別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觀察,注意胎土淘煉的純淨與燒結的縝密程度。明清瓷器制坯前的和泥是人工,人工和泥制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現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用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老瓷器露胎部分長期與外界物質和空氣接觸,經過風化和吸取營養,胎質有滋潤的感覺;仿品瓷器的胎質一般較為乾澀。從釉面的新舊光澤上,各時期施釉的厚薄,釉質的縝密和疏鬆,及濃縮、積釉情況等都能作為瓷器鑒定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

3、紋飾

  明清不同時期的瓷器紋飾多為寫意,畫面豪放生動,畫龍多兇猛,咀巴象豬咀,俗稱“豬咀龍”,怒發前衝,爪部團成圓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龍紋有衰老之態。前期所繪鳳紋與元代一樣,頸部無發毛,在龍、獅及獸身上多帶有火焰紋。嘉靖以後所畫兒童形象,頭部很大,額角及後腦勺凸出。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魚、罐、腸。文字裝飾有回紋、百壽字、福字等。

  瓷器紋飾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不同的風格特點,明代瓷器紋飾裝飾主要以繪畫為主,也有刻花、劃花、印花、鏤雕等方法,官窯瓷器的紋飾比較工整、細緻,民窯器物的紋飾筆法瀟灑、自由奔放。明代所畫的人物比較挺拔,小孩兒頭比較肥大,不合比例。清代瓷器的紋飾較為複雜,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在康熙後期的瓷畫風格多受當時著名畫家“四王”的影響,裝飾內容多為山水松石、古裝人物、神仙羅漢、仕女美婦等等。

  明清瓷器各部分比例處理都比較好,看起來比例搭配和諧,仿品一般很難做到。如果外觀線條僵硬,處理草率,過度不自然,則基本可斷為仿品。從器型上鑒別古瓷器真偽,最好是拿被鑒別對象與某一歷史時期的典型器物相對照,仔細觀察口沿、耳、肩、腹以及圈足是否相符,從而得出鑒別依據。

  古代的畫師都是終身制,他們從小開始繪瓷,手法非常嫻熟,線條流暢自然。現代仿品瓷器大多整體構圖不協調,繪畫拘謹,線條滯澀,繪畫草率。對細節的處理不夠縝密,過度把握不好。

4、識款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萬別,以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辨偽也就相當重要。明代瓷器的款識形式一般以書寫為主,極少有刻印的。前人總結的明代瓷器款識規律是: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

  清代共有帝皇十個,均有帝皇紀年款的瓷器傳世,他們依次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清代的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款識在題寫上是有一定的慣例的,因為開創了金彩、墨彩、琺琅彩等題寫工藝,各種堂名款、花押款、吉語款層出不窮。

  順治官窯器以書寫“大清順治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為主,也有寫“順治年制”四字款;康熙朝歷時61年,款識較多。其官窯款多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三行青花楷書款,晚期有少量篆書款;雍正官窯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青花雙圈款,也有雙方框款,其次是多用於單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書款;乾隆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嘉慶官窯器一般都用“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咸豐及其後的同治、光緒、宣統大多為六字雙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其中光緒時署有“大雅齋”、“天地一家春”及“長春同慶”、“永慶長春”等款的官窯器最為精緻,民窯款則多無定制,形式較多。

  總之,鑒別瓷器真偽,上述條件缺一不可,同時,又要防止草木皆兵,對所見之器均亂加猜測。研究古玩瓷器是一門複雜的學問,還需要各位加深對識別贗品必要的鍛煉和閱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