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共8張圖片)
  • 15年6月16日 08:3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我們現在所說的景德鎮釉上彩瓷,最常見的就是五彩和粉彩,粉彩肇始於康熙晚期,記載比較明確。關於五彩的起源,卻很是經過一番考察研究。耿寶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鑒定》中通過列舉典型器物,將五彩的起源追述到了元代。而他所列舉的甚為珍惜的標本,後來在景德鎮確是時有發現,五彩產生於元代,目前已是大家所接受的共識了。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著名的宣德青花五彩 西藏薩迦寺藏

其實五彩瓷器的發生、發展直至成熟,不是靜態不變的,而是一個過程。在不同的發展時期,「五彩」這個名詞都是有所特指的。耿寶昌先生所列舉的元代五彩瓷,基本都只有紅、綠二色,屬於紅綠彩。除了成化斗彩所用的奼紫嫣紅的釉上彩料,整個明代前半期,五彩所見的彩料主要以紅、綠、黃為主,即所謂的三彩。期間釉上赭彩、黑彩、孔雀藍等也逐漸開始被應用,但一直未形成穩定、大宗的產品。紅、綠、黃、藍、紫(赭)、黑等色在一件器物上共用,更是見所未見。嘉萬以後,紅、綠、黃彩及釉下青花共同裝飾一件器物的樣式被固定下來,色彩濃艷,裝飾性極強,被稱為大明五彩。釉下青花在其中扮演藍彩的角色,這是青花五彩與斗彩的最主要區別。直至順康時期,這一裝飾風格還一直在延續。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明中期五彩(紅綠黃三彩)盤 民間收藏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萬曆大明五彩官窯 2015年嘉德四季拍品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明末五彩外銷碗,除紅綠黃,還應用了孔雀藍和金彩 民間收藏

康熙時期,五彩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一是綠彩不同色階的產生和定型,即大綠、苦綠與水綠;

二是釉上藍彩的出現(康熙晚期);

三是金彩的普遍使用。

至此,我們所熟知的康熙五彩完全定型,五彩瓷終於發展成熟。由於不用青花,純用釉上彩,一般稱為釉上五彩。康熙五彩瓷產品一時大量生產並廣為傳播。

歷數康熙釉上五彩瓷所見的全部彩料,包括礬紅、古大綠、古苦綠、古水綠、古黃、古紫、古翠,另外還有珠明料、雪白和金彩。其中礬紅既用於勾線,也可用於染色;雪白主要用於覆蓋珠明料,以確保其燒成鮮亮的黑色而不宜磨損。

主角登場!!!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從一塊康熙瓷板看成熟五彩瓷的彩料呈色

購買這塊瓷板時,只是覺得紋飾經典,構圖生動,水仙翠鳥題材少見,用筆勁健,用色典雅,鮮而不俗,呈現一種別樣的古雅氣質。回來細細欣賞,沒想到真是上述諸彩俱呈啊。且看:

其中礬紅一彩二用,既勾花邊、翠鳥喙足,同時渲染花芯和鳥羽;大綠、苦綠表示綠葉的正反兩面;水綠則用來覆蓋地皮點;珠明料用於樹枝、翠鳥、花卉等的勾線,並用彩料或雪白覆蓋;古黃、古紫用於花卉填彩;鳥羽上的古翠比常見的康熙釉上藍彩淺淡些,可見康熙晚期對彩料呈色已經進行有意的控制了;金彩則用於描繪太陽。諸色具備,一種不少。

任何一個事物,其高潮的到來,同時也預示著衰落的開始。就在康熙五彩走向成熟、走向標準化的時候,粉彩出現了,並經雍正一朝短短的十餘年,推廣為釉上彩的主要品種。期間五彩瓷器產量急劇下降,幾無立足之地。康熙五彩被後世稱之為古彩,也預示著五彩這一品種的發展成為歷史。之後雖然歷朝都有生產,光緒較多仿燒,但再也不能形成大的氣候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