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窯口穀倉罐
  • 15年5月15日 01: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四川窯口穀倉罐

   四川陶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重要分支。古代的四川由於其所處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獨特情況,為了滿足當地群眾的生活需求,從商代開始就已制陶,這從最著名的三星堆、金沙等遺址所出土的陶器就已得到證實。到了漢代、兩晉、南北朝,陶瓷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應用也更加廣泛。至唐、五代及兩宋,制瓷業就更加成熟,窯址更是星羅棋布。考古資料表明,古時四川境內陶瓷窯址有:成都始於晉至唐宋的青羊宮窯和唐至宋燒製青瓷和三彩的琉璃場窯;邛崍始於南朝至唐宋的十方堂窯和始於南朝至隋燒製青瓷的固驛窯;新津始於南朝至隋燒製青瓷的白雲寺窯和隋至唐燒製青瓷的玉皇觀窯;金堂南朝至唐燒製青瓷的金鎖橋窯;灌縣南朝至唐燒製青瓷的金馬窯和唐至宋燒製青白瓷的玉堂窯;雙流隋唐燒製青瓷的牧馬山窯;樂山隋唐燒製青瓷的關廟窯和宋燒製黑釉瓷的西壩窯;郫縣唐、五代燒製青瓷的大墳包窯;武勝唐燒製青、黑瓷的禮安窯;廣元五代至宋燒製黑釉瓷的瓷窯鋪窯;彭縣宋代燒製白瓷的瓷峰窯;重慶宋代燒製黑釉瓷的塗山窯等。其中最著名的要屬邛窯。

  在四川的古陶瓷中,穀倉罐是一種別具特色的與眾不同的器物。穀倉罐又稱衣祿罐、老人罐、壽罐,是專供陪葬的明器。按四川民間習俗,人死後每個墓葬最少要放兩個穀倉罐,放置錢、穀類和一些雜物,供死者在陰間享用。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明清,民國時期漸少。正因為在四川民間從古至今有這樣的陪葬習俗,才能為我們保存下來眾多的、不同時期的穀倉罐。

  由於成都古玩市場這類東西較多,筆者便收藏了一些。這些穀倉罐從南北朝至宋都有一些,各個時期也各有特色,這對我們認識四川窯口各個時期穀倉罐的特點提供了一些信息。

  一、 南北朝時期四川的穀倉罐

  南北朝時四川制瓷業發展較快,不但燒製青瓷,也出現了黑釉瓷。這個時間段的穀倉罐,罐蓋一般都比較高,其紋飾有竹根紋、繩紋、節齒紋、泥條紋等。如:

  黑釉竹根紋穀倉罐高23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8.5厘米。由蓋及罐體兩部分組成,均飾以竹根紋。施醬黑釉近底,單底無釉。這是四川最早的黑釉瓷,十分罕有。

  青釉繩紋穀倉罐高31厘米,口徑7.5厘米,底徑9厘米。此罐分蓋及罐體兩部分,蓋及斜肩皆由豎繩紋裝飾,罐體腹部向下急收,並由四道豎繩紋裝飾至腹底。施青釉至腹下部。

  青釉塔式穀倉罐(圖3)高30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9.8厘米。褐紅色胎,大半施青釉,釉色不純正。塔式蓋,直口,短頸,短斜肩,長圓腹,從蓋到底飾六道節齒紋,從肩至下腹飾四道豎節齒紋裝飾。

  青黃釉節齒紋穀倉罐高30厘米,口徑8.8厘米,底徑9.7厘米。蓋頂圓紐,罐唇口,罐體上細下粗,近底內收,平底。從蓋至罐底有四道橫節齒紋裝飾。施青黃釉至第四節齒紋處,罐形別緻。

  青釉堆貼條紋穀倉罐高28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8厘米。罐由蓋及罐體兩部分組成,蓋頂圓鈕,罐體斜肩,圓鼓腹,平底。蓋及罐腹上半部以堆貼條紋作裝飾。施青釉至腹下部,釉色純正,造型奇特。

  二、唐、五代時期四川的穀倉罐

  唐、五代時期,四川制瓷業空前發展,這一時期的穀倉罐不但形制多樣,更強調胎裝飾和紋飾裝飾,出現了畫花、貼花、堆花等工藝。紋飾上有人物、動物、花卉、網紋、錢紋等。如:

  唐代青釉畫斜方格紋雙系罐高19.5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8.5厘米。卷唇口,短頸,左右設雙系耳,長圓腹。罐體畫青白色網格紋,平底。底及無紋飾處露胎。

  唐青釉節齒紋荷葉蓋罐高25.5厘米,口徑9.5厘米,底徑9.5厘米。蓋呈荷葉形,罐卷口,短頸,縮肩,肩以下漸收至底外延。罐體凸起五道弦紋,罐體在凸弦紋處堆貼豎向節齒紋四組,造型古樸奇特,施青釉,釉色薑黃,施釉不均,釉不到底,罐體內及底部未施釉。

  唐青釉堆貼折枝花紋罐高25.5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11.5厘米。唇口,短頸,斜肩,鼓腹下部漸收至底外延,腹底呈圓條圈狀,單底。肩部設四個相對稱的小鈕,腹部上下各飾一圈節齒紋,中間堆塑折枝花紋。施青黃釉,大部剝落。

  唐褐釉「開」字罐高27厘米,口徑9.5厘米,底徑8.5厘米。倉頂式蓋,罐卷唇,短頸,豐肩,肩部堆飾條狀豎紋,罐腹至底用豎向節齒紋形成開光。一開光中間飾以陽文「開」字;另一開光中間飾以錢紋,寓意開罐有錢。施褐釉近底。單底及罐內未施釉。紋飾獨特,十分罕有。

  唐青釉龍鳳紋罐高28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10厘米。塔式蓋上立一鳳鳥,罐卷唇,短頸,豐肩。肩一側堆塑獨龍搶寶紋,另一側飾豎泥條紋。腹部下收,足呈螺旋式高足。施青黃釉不到底。蓋與罐體釉色不一致,或為後配蓋,或燒成所致。、

  唐青釉堆塑紋罐高22.5厘米,口徑10.3厘米,底徑9.7厘米。碟形蓋,罐唇口,寬斜肩,肩部以泥條堆貼分為四區,一區飾人物、動物,一區飾太陽紋,另兩區飾花卉紋。肩下漸收,至底飾以一圈節齒紋。底足呈螺旋狀。紋飾生動,十分珍罕。

  三、兩宋時期四川的穀倉罐

  兩宋,四川黑釉瓷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最著名的有廣元瓷窯鋪窯,樂山的關廟窯和西壩窯,重慶的塗山窯等。這些窯口所燒製出的黑釉瓷各有特色,並出現窯變釉。宋代四川窯口燒製的黑釉穀倉罐更具特色。如:

  宋黑釉龍紋罐高18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9厘米。碟式蓋,直口,豐肩,長鼓腹。罐體中部有一凹槽。腹部堆塑一騰飛的龍紋,施黑釉近底,釉面出現藍及豆青色窯變。圈足無釉。

  宋黑釉龍紋罐高20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9厘米。蓋圓鈕,罐長鼓腹,腹體有四道凹弦紋,罐中上部堆塑一飛龍。通體施黑釉近底,釉面由上至下流淌形成牛毛狀紋藍色窯變。圈足無釉。

  宋瑞虎蓋黑釉龍紋罐高24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9厘米。瑞獸鈕蓋,長鼓腹並有四道凹弦紋。罐中上部堆塑一龍紋。通體施黑釉近底,釉面大面積藍色窯變。圈足無釉露胎。為黑釉穀倉罐之珍品。

  宋麒麟蓋黑釉龍紋罐高24.5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10厘米。麒麟鈕蓋。長鼓腹罐體,罐體中上部堆塑一飛龍。通體施黑色釉,下半部呈現如雲狀藍色窯變。圈足無釉露胎,十分珍罕。

  以上這些黑釉窯變穀倉罐美妙異常,飛龍飄逸、剛勁,深受市場青睞,更是上海、北京、廣州等古玩市場的搶手品種,應引起川內陶瓷藏家的充分關注。目前成都古玩市場偶有所見,機會不要放過。

  穀倉罐作為一種陶瓷文化,在中國,特別是在四川已經傳承了數千年。進入現代社會,隨著喪葬制度的改變,這些作為陪葬品的穀倉罐已經成了歷史的一部分,保存好他們具有一定的意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