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如同傳為東晉王羲之書法的《蘭亭序》的真偽之辯,曠日持久,莫衷一是,但在一點上各方達成了共識:就是《蘭亭序》的藝術成就極高,稱之「天下第一行書」並不為過。《溪岸圖》的作者至今雖不可確定,但此圖的藝術成就非常之高。
1997年8月,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購藏《溪岸圖》後美國《紐約客》雜誌刊登一篇爆炸性文章,稱《溪岸圖》為仿製贗品,文章引用高居翰的觀點:「這不可能是一幅10世紀作品……其作者應是作偽者與收藏家張大千。」以高居翰的地位,此論一出輿論嘩然。1999年,大都會博物館專門召開國際研討會,探討中國古代繪畫的鑒定問題,會議幾乎聚集了西方所有的中國美術史專家和部分中國大陸、台灣學者,然而大家並未達成共識,三大陣營依舊壁壘森嚴。
作偽說
持「作偽說」的包括高居翰、日本的中國美術史家古原宏伸、前克裡夫蘭博物館館長李雪曼等。高居翰列出14條證據,試圖論證張大千不僅偽造了《溪岸圖》,而且夥同徐悲鴻、謝稚柳、丁羲元等偽造了《溪岸圖》的收藏史,稱此畫是張大千最成功的欺世之作。高居翰在《對「溪岸圖」的十四點質疑》中以圖形對比法把《溪岸圖》的山形、山頂、樹木、瀑泉、屋舍、水波等與張大千作品對照,並且認為《溪岸圖》在構圖、佈局、山川、筆法上都與目前公認的五代,北宋真跡(如《夏山欲雨圖》、《高士圖》等)不同,認為此圖與張大千仿製古畫的風格,習慣(如水口和雲霧、道路混雜、水紋「V」形,山頂突然消失等)完全相同。
真跡說
持「真跡說」的則有方聞、丁羲元和國內鑒賞大家謝稚柳和啟功。著名書畫家和書畫鑒定家陳佩秋也認為這件作品為董源真跡。陳佩秋指出,《溪岸圖》是董源的唯一傳世真跡,而目前藏於其他博物館的、被認為是董源的《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等都不是十世紀的作品。之所以被誤認為是董源的真跡,主要是明代畫家董其昌一手造成,陳佩秋認為董其昌這樣做有兩個原因,都是利益驅使,其一,董其昌認為「吾家北苑」(北苑即董源)是他的光榮。製造「吾家(董家)北苑畫」,建立「南北宗」論,豎立鞏固他鑒定家、理論家地位。其二,董其昌在《瀟湘圖》題跋寫道「董源瀟湘圖價值五百兩」。後有紀錄證明,此畫被其後人翻了四倍賣出。
陳佩秋在她的論文中指出,《溪岸圖》畫絹材質是十世紀的材料;款識「後苑副使
臣董元畫」的墨色與畫面色澤一致,滲入絹底;畫上收藏印章也證明此畫從宋代至明代流傳有緒;從對十世紀和宋代繪畫的時代性研究出發,也能證明《溪岸圖》的構圖用筆非十世紀繪畫莫屬。她總結,從目前所能見有關董源的畫作來看,只有《溪岸圖》是符合十世紀繪畫的時代風格的。這就意味著,《溪岸圖》是目前傳世的唯一董源真跡。
五代北宋說
而持「五代北宋」說的則包括耶魯大學教授班宗華、何慕文,台灣大學教授傅申,台北故宮石守謙、北京故宮徐邦達和楊新。何慕文曾利用現代科技對《溪岸圖》的材質進行了檢測。紅外X光攝影顯示,《溪岸圖》歷史上經過3次裝裱,他在論文中稱,《溪岸圖》絹面的經緯粗細和結構、色調、保存狀態、修復方式及印鑒磨損與公認的北宋屈鼎《夏山圖》相似,而與公認的張大千作偽的《藏林疊嶂》等畫有巨大差異,為支持《溪岸圖》是古畫而非張大千偽作提供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