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期《韃靼狩獵圖》斗彩案缸(共4張圖片)
  • 23年9月15日 08:3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這是一隻清早期景德鎮窯的文房案缸(圖1、2),高18、外徑22厘米,平沿、直壁、敞口、斜深腹(圖3),外底露胎(圖4)。缸內外施鴨蛋青白釉,釉上青花紋飾留白處按圖案填上五顏六色的礦物彩料,燒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斗彩瓷缸。外壁繪青花線條,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宏的《韃靼狩獵圖》輪廊畫。

圖2

圖3

圖4

  案缸屬文玩一類,用作書房陳設與書案容器,常放置於案頭,故名“案缸”。也許是這些小缸還用來放書軸畫卷手稿之類,故又雅稱“卷缸”。清早期的案缸平沿、直壁,與中後期案缸的折沿、球腹在器型上還是有明顯的差別。 

  《韃靼狩獵圖》與清皇朝滿族的尚武精神有關,滿人擅長騎射。歷史上韃靼的勇士們也以漁獵為主,遊牧生活使他們馬上功夫十分了得。韃袒人又稱塔塔兒,其活動範圍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由於他們勇悍強大,所包含的部族種類及地域範圍一度相當廣泛。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畫,明代仇英繪《韃靼狩獵圖》,與本文所述案缸上的狩獵圖基本接近。 

  斗彩又稱逗彩,景德鎮制瓷工業的珍品,始於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熟於明成化。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皇室審美情趣的新奇品種。清朝的斗彩瓷器繪畫精工,改變了明成化斗彩“葉無反側”“四季單衣”的弱點,圖案性更強。瓷器上繪畫,特別是圓型胎坯上繪製人物、動物、屬於高難度作品。此缸繪畫場面宏大,比例協調,奔馬、獵手神形兼備,動作誇張,體現了瓷畫工匠高超的藝術水平。 

  清早期彩料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釉上低溫藍彩和黑彩。藍彩是用於替代明代的青花而製成的釉上彩,色彩鮮艷奪目。黑彩色黑如漆,濃重沉著,多用於勾勒輪廓和點染局部,使之收到我國水墨畫的藝術效果。早期的黃彩以三氧化二鐵為基礎原料,其特徵是彩料透亮鮮明,清新搶眼,與中後期多用銻黃而形成帶粉質的不透明黃彩迥然不同。綠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澤燦爛,而由於色質透亮,常用來襯托黑彩。這都較大地豐富了彩瓷的表現手法,比明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和提高。清代早期的彩瓷,其釉面及彩料都煥發出一層如珍珠表面、有柔潤含蓄的若隱若現的蛤蜊光,賞心悅目。有的彩料還有肉眼不易看清,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細小開片。幾百年前燒成的各色天然礦物彩料,因各種配料內在成分不同,到現在表現出來的光澤質地也不一樣,神態各異。黃、綠、紫、藍諸色剔透明澈,釉層微微凸起,有寶石的質感。 

  清早期,由於明末清初的戰亂,景德鎮官窯處於衰敗時期,直到順治八年才恢復官搭民燒的御用瓷器,以致傳世的順治御窯瓷器不多,製作上也工藝一般,精緻之作更少見。康熙朝歷時61年,這時期經濟興盛,海外貿易繁榮,瓷器的彩料也是進口料和國產料並存。康熙瓷器由於燒造時間長,前後變化很大,特別是康熙十九年以前,瓷器的製作技術還在不斷改良,各種彩料也在研發試用階段,所以有許多工藝及釉料是我們陌生的。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恢復御窯廠後,瓷器燒造才取得了更為突出的成就。 

  這件“韃靼狩獵圖”斗彩案缸,平沿直壁,白釉泛青,畫工精到,填彩規矩,加之構圖複雜而場面十分生動的刀馬人物圖也是康熙瓷器大量採用的題材,且人物面部表情誇張傳神,屬於典型的清早期瓷缸。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