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共15張圖片)
  • 18年5月24日 19:2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絲路山川輿圖》

對於旅途上的行者來說,沒什麼能比一幅輿圖更實用。在浩繁卷帙的史料中,直觀的輿圖每每具有更強的視覺吸引力。古人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畫筆繪製山水地形,輿圖既具實用性,又有藝術性。比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輿圖——《絲路山川輿圖》重新出現在國人眼前,消息一出,立即在業界引起驚動。讓我們一起來相識這件國之瑰寶的曲折履歷和代價,明白明代中國絲綢之路的最後光輝。

《絲路山川輿圖》又名《蒙古山川輿圖》,原藏於明朝內府,20世紀30年代流出國外,被日本聞名收藏機構籐井有鄰館收藏。由於圖上題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頭包首題寫了「蒙古山川輿圖」幾個字,以是以此定名。圖名所謂「蒙古」,是指16世紀尚稱雄歐亞大陸、仍舊統治著從本日的甘肅嘉峪關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國的後續王朝,如蒙古和撒裡畏兀兒諸部落(源於窩闊台汗國)、帖木兒帝國(源於察哈台汗國、伊利汗國和金帳汗國)等。因此「蒙古山川輿圖」很大概就是原名。整幅輿圖接納中國古輿圖的傳統方式手卷式繪成,幅寬59厘米,長30.12米,繪於縑帛之上。由於整個輿圖用青綠山川畫法繪製而成,以是不停被籐井有鄰館看成清代佚名青綠山川繪畫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學界也無人知曉此圖。

2000年,該輿圖由收藏家易蘇昊老師斥巨資購返國內。2017年,世茂團體又以1.33億元從藏家手中收購,並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收藏。古字畫判定家、國家文物判定委員會主任傅熹年老師判定後,以為該輿圖應當為明代中期從前的作品。之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傳授林梅村耗費了8年時間專門研究此圖,根本弄清了該輿圖的根本環境。研究表明,這幅氣魄恢弘的《絲路山川輿圖》約繪製於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間,是一幅屬於明朝宮廷的皇家輿圖。該圖照舊明代以西域為體現內容的各種輿圖的母本,如嘉靖二十一年(1542)刻本《西域地皮人物圖》(收入明代學者馬理等人纂修的《陝西通志》)和萬曆四十四年(1616)刻本《西域圖略》(收入明代無名氏所編纂的《陝西四鎮圖說》)、明代彩繪本《西域地皮人物圖》等。從《西域地皮人物圖》的相干紀錄來看,生存到本日的這幅《蒙古山川輿圖》只是原圖的四分之三,地理範圍從嘉峪關到天方(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共211個西域地名;別的四分之一被人裁切,地理範圍從天方到魯迷(時為奧斯曼帝國都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原圖長度當在40米左右。圖上所標注的地名均為方塊漢字,但絕大多數地名都不是漢語,而是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臘、亞美尼亞語地名,假如不認識西域地理,簡直不知所云。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絲路山川輿圖》

《絲路山川輿圖》全面反映了明朝與西方的陸路交通環境,充實展示了明代中葉中國人豐富的天下地理知識。這幅規模雄偉,繪製精緻的《絲路山川輿圖》,足以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中世紀天下輿圖《加泰羅尼輿圖集》、北京中國第一汗青檔案館藏明代洪武二十三年《大明混一圖》(1389)、日本京都龍谷大學大宮圖書館藏朝鮮李朝太宗二年《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以及威尼斯馬爾西亞那國家圖書館藏《毛羅天下輿圖》(1459)等天下四大古輿圖相媲美,闡明在16世紀初期,中國人的天下地理知識處於天下領先的職位。

中國古代輿圖一樣平常接納兩種方式繪製:一種是西晉輿圖學家裴秀所提倡的「計裡劃方」情勢。裴秀提出了繪製輿圖的六條原則:「一曰分率,以是辨廣輪之度也;二曰准望,以是正相互之體也;三曰道裡,以是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以是校夷險之異也。」這些概念的提出,是中國古代製圖史上的飛躍。隋唐時期,製圖之風大盛,隋代的《區宇圖志》,唐代的《十道圖》、《元和郡縣圖志》、《國內華夷圖》等聞名輿圖相繼問世,惋惜本日無傳。

第二種是接納山川畫的情勢,如明萬曆十八年所繪《河防一覽圖》等。中國古代輿圖大多數以山川畫的情勢出現,由於中國古代山川繪畫與輿圖繪製同源,繪製輿圖時經常不講求科學性與正確性,特殊是一些尺幅涵蓋較大的輿圖,因此一些繪製精緻的輿圖乃至被列入藝術品,如唐代學者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收錄的《洛陽圖》等。比力實用的輿圖如軍用駐防圖等則比力正確科學,如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三張繪在縑帛上的漢代輿圖,距今已2100多年。第一幅圖為西漢初期長沙國南部輿圖,第二幅是駐軍圖,第三幅為城邑圖。從圖面來看,它們接納的是中國古代製圖傳統,地裡標知趣當精準,表明其時輿圖的繪製已經積聚了相稱豐富的履歷。在縑帛之上作畫始於先秦期間,到兩漢魏晉時期,縑帛成為中國輿圖繪製的首選質料,而其重要情勢就是卷軸式。彩繪輿圖最早出如今北宋時期,明清時期依然比力盛行,這幅《蒙古山川輿圖》就是典範代表。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絲路山川輿圖》

打開輿圖我們可以看到,從嘉峪關到天方的數千公里山水門路均用大青綠山川技法繪製而成,圖中全部比力緊張的城邑都畫成中國式的帶城門洞的四方城牆,城牆上有垛口,個別城邑畫有中國式的城門樓,如哈密城;城中還畫有象徵民居的房屋。一些緊張的修建或地名,如撒馬爾罕城外的聞名的天文觀測修建望星樓也畫成中式修建。圖上山水秀美,林木蔥蘢,門路逶迤其間,將一個個都邑毗連起來,每個都邑的上方或旁邊根本都標有華文地名。《絲路山川輿圖》的畫面中固然沒有畫出反映各地風土情面的人物、動物形象,以之為母本的明代刻本《西域地皮人物圖》和彩繪本《西域地皮人物圖》,卻畫了許多的人物、動物形象,此中出現最多的是阿拉伯伊斯蘭教長袍裝束的人物形象,由於這個廣大的地域在15世紀中期已經根本伊斯蘭化。畫面中的人物或手牽駱駝,或背負行囊,或騎馬行走,或席地而坐,眼前放著酒壺和羽觴;或在樹蔭之下納涼;衣服則有紅、白、綠、赭等色,有的地方還畫有伊斯蘭風格的野地帳篷,有人物收支此中。相干的筆墨質料則證實其時的中國人對西域地域的風土情面有著相稱透徹的相識。
《絲路山川輿圖》的繪畫藝術程度非常高超,其繪畫伎倆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時的青綠山川畫法。青綠山川畫法從唐代開始發展,至宋代到達高峰,到明代固然已經是末流餘波,卻仍舊在宮廷繪畫中佔據主導職位。《絲路山川輿圖》重要用礦物顏料石青、石綠繪製,用大青綠畫法,著色濃厚,裝飾性強。由於利用礦物顏料,雖履歷數百年而色澤美麗奪目,險些不減當年。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絲路山川輿圖》

在中國汗青上,明代是一個創造了無數古跡的朝代。鄭和下西洋創造了其時的帆海古跡,為我們留下了《鄭和帆海圖》,全面反映了明帝國與西方的海上交通。而這幅規模弘大的《絲路山川輿圖》,則生動反映了明代中期連續千年的絲綢之路最後的光輝。

下面就讓我們好好欣賞一下這幅絕代珍品《絲路山川輿圖》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5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6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7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8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9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10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11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12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13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14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15

逐日讀一畫 | 央視春晚中的絕代奇珍—萬里絲路《絲路山川輿圖》

16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